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露西郡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聖露西郡(英語:St. Lucie County)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的一個郡,是佛羅里達州著名的寶藏海岸的一部分,它與馬丁郡共同組成聖露西港都會區,同時也被美國統計局納入邁阿密-羅德岱堡-聖露西港聯合統計區,展現出其在佛州東海岸的重要性。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該郡總人口為329,226人[1]。其中,最大城市是聖露西港,人口占全郡的62%,而郡治則位於歷史悠久的城市——皮爾斯堡[2]。
聖露西郡距離奧蘭多約120英里,距離西棕櫚灘約60英里。該郡成立於1905年,總面積為571.9平方英里,在佛羅里達州的郡域排名中位列第49。郡內包括皮爾斯堡、聖露西港以及聖露西村三個建制地區。聖露西郡的氣候屬於亞熱帶氣候,四季溫暖。作為寶藏海岸的核心區域,該郡擁有21英里的海灘,其中近一半屬於公共保護區,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休閒活動場所[3][4]。聖露西郡的經濟發展多元化,涵蓋了生物技術、物流、傳統及先進製造業、農業、旅遊業、醫療保健及服務行業[5]。
Remove ads
歷史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聖露西郡一帶是艾斯人(Ais)部落的領地[6]。這是一個以狩獵、採集和漁獵為生的原住民部落,他們的領土從聖約翰河以南一直延伸到聖露西灣口。由於西班牙探險家常沿著墨西哥灣流穿越這片區域,他們曾與艾斯人多次交鋒。西班牙人將這片地區稱為艾斯河(Rio de Ays),後來更名為印第安河(Indian River)。
1565年,西班牙人在朱庇特灣口建立聖塔露西亞堡(Fort Santa Lucia),並以動工當天的羅馬天主教聖露西亞節(12月13日)為這座堡壘命名。1567年,佩德羅·梅嫩德斯·德阿維萊斯在大致位於今日維羅海灘和斯圖爾特之間的地區建立了一個名為聖塔露西亞(Santa Lucia)的殖民地。儘管這一殖民地未能長久維持,但西班牙地圖繼續使用聖塔露西亞標註這一地區。
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佛羅里達幾經易手。西班牙在1783年重新控制佛羅里達,並一直統治到1819年。在這一時期,塞米諾爾人(主要由阿拉巴馬和喬治亞遷來的克里克人)以及逃亡的奴隸開始在寶藏海岸定居,逐漸建立起他們的社區。當時,該地區被稱為東佛羅里達。19世紀初,西班牙對佛羅里達的控制逐漸削弱,最終在1819年的《亞當斯—奧尼斯條約》中,西班牙正式同意將佛羅里達割讓給美國,並由美國承擔500萬美元的西班牙債務。1821年2月2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宣布該條約生效,佛羅里達正式成為美國領土,結束了長達兩個世紀的西班牙殖民統治。美國接管佛羅里達後,總統門羅任命安德魯·傑克森將軍為佛羅里達的首任軍事總督。他上任後,首先將佛羅里達劃分為兩個郡:聖約翰斯郡和埃斯坎比亞郡,其邊界大致與前西班牙殖民地的東佛羅里達和西佛羅里達相同。
Remove ads
1822年3月30日,美國國會將東佛羅里達和西佛羅里達的一部分合併為佛羅里達領地[7]。佛羅里達成為美國領土後,該地區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武裝衝突。美國政府希望將塞米諾爾人遷往西部,以便美國定居者能夠占據佛羅里達的土地。然而,塞米諾爾人拒絕撤離,導致了三場激烈的塞米諾爾戰爭。
1835年,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爆發,美國政府在佛羅里達建立多個軍事前哨,以控制局勢。1837年,陸軍中校班傑明·K·皮爾斯(Benjamin K. Pierce)率領一支部隊沿印第安河南下,並在今日的皮爾斯堡地區建立了一座軍用堡壘,該地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在戰爭期間,塞米諾爾人利用當地複雜的水道和濃密的沼澤地形,與美國軍隊展開游擊戰,使戰事持續七年之久。1840 年,聖約翰斯郡被劃分為幾個郡,聖塔露西亞地區被納入了莫斯基托郡(Mosquito County)。
1842年,美國國會通過《武裝占領法案》,以鼓勵白人定居者在佛羅里達建立社區[8]。該法案規定,願意遷至佛羅里達半島未開發地區的美國公民,可免費獲得160英畝土地,條件是他們必須在五年內開墾至少五英畝土地,並建造可居住的房屋。此外,這些定居者還需持有武器,以應對可能的塞米諾爾人襲擊。大約有40個家庭通過該法案來到該地區定居,並以皮爾斯堡為活動中心,其中幾塊土地位於今天的聖露西郡境內。1851年,第三次塞米諾爾戰爭期間,美國在該地區修建了第二座主要堡壘——卡普隆堡,該堡壘位於今天的聖露西村歷史區。直到第三次塞米諾爾戰爭結束後,塞米諾爾人被進一步驅逐,定居者才得以更穩定地發展當地經濟。
19世紀期間,佛羅里達州頻繁更改郡的名稱和邊界。1844 年,聖露西郡從莫斯基托郡分離出來。1855年,聖露西郡更名為布里瓦德郡,以紀念1854年 1860年擔任佛羅里達州審計長的西奧多·華盛頓·布里瓦德(Theodore Washington Brevard)。此後,聖露西地區便一直屬於布里瓦德郡,直到1905年。
戰事平息後,聖露西地區開始吸引更多的定居者。1870年代,沿印第安河岸出現了多個小型社區,其中包括以種植菠蘿聞名的伊甸(Eden)和斯普魯斯布拉夫(Spruce Bluff)。當時,印第安河是主要的交通幹道,許多移民在沿岸定居,並開始發展農業,特別是菠蘿種植。1880年代,安科納(Ankona)社區逐漸形成,該地以約翰·弗萊徹·安肯尼(John Fletcher Ankeny)博士命名,他在1883年購買了皮爾斯堡以南八英里的土地並且定居及開墾[9]。
1894年,隨著石油大亨亨利·弗拉格勒將他的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從傑克孫維延伸至佛羅里達東南部,更多移民從歐洲和美國北部來到東南佛羅里達,積極促進了該地區的發展。雖然菠蘿產業在19世紀後期達到頂峰,但由於天氣、害蟲以及來自古巴和夏威夷的競爭,該產業在20世紀初逐漸衰退。與此同時,柑橘種植和畜牧業開始取代菠蘿種植,成為當地的重要經濟支柱,而鐵路使得本地農產品能夠更便捷地運輸到北方市場。1911 年,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將將皮爾斯堡定為鐵路地區總部所在地,使當地人口迅速增長,由1905年的800人,到1915年躍升至3,500人[10]。
Remove ads
1901年,皮爾斯堡正式建市,標誌著聖露西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加快。1905年,聖露西郡從布里瓦德郡分離出來,皮爾斯堡成為郡治。當時該郡包括多個社區聚落,如詹森、伊甸、安科納、沃爾頓、埃爾德雷德、白城、奧斯陸、維羅、奎伊等。1917年聖露西郡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分離出來,成立了奧基喬比郡。1925年,聖露西郡北部地區被劃分為印第安河郡,南部部分地區則與棕櫚灘郡部分區域合併,形成了馬丁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佛羅里達州迎來空前的經濟繁榮,吸引大量移民定居。1919年,皮爾斯堡銀行行長弗雷德·G·麥克馬倫(Fred G. McMullen)成立了皮爾斯堡金融與建設公司,推動當地港口建設,並吸引了眾多投資者。1920年代,房地產投機熱潮席捲全州,大量開發項目湧現,如印德里奧(Indrio)和聖露西亞(San Lucie),開發商和投機者湧入聖露西郡,並與當地居民共同競標購買土地,推高了土地價格。當時,皮爾斯堡市中心的一處街角地塊售價高達65,000美元,普通住宅地皮價格為6,000美元,甚至一塊土地一天內可能易手八到十次。1921年5月,皮爾斯堡入海口建成,印第安河和大西洋終於被打通,為皮爾斯堡提供了進入海洋的通道[11]。
樓市繁榮期於1925年秋季開始衰退,當時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禁止除食品和特殊許可物品以外的所有貨物運輸,港口和鐵路終點站堆滿了未使用的建築材料,這一禁運嚴重影響了當地的建築業,加劇了信貸緊縮。1926年和1928年,佛羅里達東南部遭遇兩場毀滅性颶風,摧毀了大量建築,並導致2000多人喪生。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再加上1929年大蕭條和地中海果蠅疫情的打擊,使佛羅里達的經濟陷入低迷。然而,聖露西郡憑藉皮爾斯堡港的優越地理位置,作為中佛羅里達地區主要的貨運港口,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經濟活力。
194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聖露西郡總人口為11,871人,集中在擁有超過8,000人口的皮爾斯堡。當年,聖露西郡已經建成了一個深水港口,能夠處理中型遠洋貨船,並且是當地商業捕魚船隊的駐地,聖露西郡已擁有各種形式的交通——公路、鐵路、海港、機場,物流優勢逐漸顯現[12]。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決定在聖露西郡沿海建立一系列防禦和訓練設施,以強化海岸防禦能力,並訓練士兵進行兩棲作戰。1943年至1946年間,美國海軍在北哈欽森島和南哈欽森島建立了皮爾斯堡海軍兩棲作戰訓練基地,以訓練士兵應對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的兩棲登陸作戰。戰前,哈欽森島上的建築物寥寥無幾,僅有一座海岸警衛隊駐守點、一座賭場、少量住宅和一座廢棄的海難避難所。隨著大規模訓練基地的建立,這片原本人煙稀少的島嶼變成了重要的軍事訓練中心,士兵們在這裡練習海灘突襲、障礙清除、兩棲作戰策略等多項軍事技能,以備戰歐洲和太平洋戰場的登陸戰[13]。當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第登陸作戰時,這些曾在訓練基地受訓的士兵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在聖露西郡的模擬訓練讓他們熟悉了如何在槍林彈雨下操控登陸艇、規避障礙,並在登陸時清除障礙物、執行水底爆破等任務。據統計,二戰期間超過14萬名軍人在這裡接受訓練,高峰時有1.8萬人駐紮在基地。即使在歐洲戰場勝利之後,軍方仍在聖露西郡繼續進行訓練,以準備未來在太平洋戰場的登陸行動,包括計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然而,隨著美國投下原子彈後日本投降,這一行動最終未能付諸實施。如今,為了紀念二戰時期在聖露西郡進行的軍事訓練,當地一個位於詹森海灘社區的沙灘被命名為諾曼第海灘(Normandy Beach)[14]。
除此之外,二戰爆發後,美國政府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多個軍事設施,以應對德國潛艇對美國航運的威脅。自1942年起,德國U型潛艇頻繁出現在佛羅里達沿海,給美國的運輸艦隊帶來了嚴重破壞,僅在寶藏海岸一帶就有17艘船隻遭到攻擊,其中4艘在哈欽森島附近沉沒。為應對潛在的敵對活動,聖露西郡的海岸線上組織了民間巡邏隊,沿著哈欽森島至北部的海岸巡邏。當時,塞巴斯蒂安入海口(Sebastian Inlet)尚未開通,因此海岸線是一片連續的天然屏障[15]。
Remove ads
二戰結束後,許多退伍軍人和他們的家人被佛羅里達州宜人的氣候和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所吸引,紛紛遷居至此。這一趨勢推動了當地住宅區的開發,並促進了旅遊業的增長,為該郡未來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8年,麥可兄弟公司(Mackle Brothers)旗下的通用開發公司(Gener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在聖露西郡南部沿聖露西河購入了數萬英畝土地,計劃建設一個全新的社區,並將其命名為聖露西港[16]。通過引人注目、極具創意的廣告宣傳,該公司吸引了大批來自美國東北部的退休人士和家庭來到此地定居。隨著進一步的土地收購,該社區最終擴展至36,500英畝。聖露西港為通用開發公司在佛羅里達建設的三座大型城市之一,最初的規劃模式與此前在夏洛特郡開發的夏洛特港類似,即通過分期付款銷售土地和住宅的方式進行開發。然而,1960年初,麥可兄弟在聖露西港推出了一個新穎的房屋銷售概念。業主可以在購買房屋後用於度假,同時,在業主未使用房屋時,可以將其交由該公司負責房屋租務管理,通過出租物業獲取收入,從而抵消部分購屋成本,而業主在退休後也可以回到這裡長期居住。通用開發公司不僅通過房屋銷售獲利,還能從物業管理中獲取收益。由於這一概念主要被推廣為一種投資模式,因此必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為證券產品,並要求銷售代表具備證券經紀人資格。儘管這一模式未在該公司的後續項目中廣泛推廣,但後來許多地產開發商在如因尼斯布魯克和格林布里爾等度假社區中採用了類似的概念。
1940年,聖露西郡人口僅為11,871人;到1950年增長至20,180人;1960年則翻倍至39,294人。隨著聖露西港的開發,1970年人口增長至50,836人,1980年進一步增加至87,182人。到1990年,聖露西郡人口已突破15萬,2000年更是接近20萬,達192,695人[17]。進入21世紀後,聖露西郡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2000年至2010年間,該郡成為全美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口在十年內增加了超過8萬,帶動了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傳統以農業、旅遊業為主的經濟模式逐漸向知識型經濟轉型,產業結構日益多元化。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