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在職家庭津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職家庭津貼(英文:Working Family Allowance)俗稱職津,是香港政府為低收入在職人士提供的津貼,緣於2017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優化全香港合資格低收入在職家庭,每月HK$400-$1,200津貼費用,而每名兒童或青少年額外每月HK$500-$1,000津貼費用,視乎住戶入息及工時而定。有關計劃於2018年4月3日開始接受申請,但津貼金額可追溯至2017年10月1日。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4月18日) |
歷史
在職家庭津貼的前身是「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於2016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間推行,由2016年5月3日起分階段接受申請,申請人可申請過去6個月的津貼,即由由2015年11月起計算。[1]目標對象為低收入在職人士提供的在職家庭。計劃以家庭為單位(最少為2名住戶),通過資產審查的家庭,可領取每月HK$300-$1,000津貼,而每名兒童或青少年額外每月HK$400-$800津貼費用,視乎住戶入息及工時而定。
2017年10月,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指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申請條件苛刻,為低收入在職家庭帶來壓力,所以政府決定優化該津貼,並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為他們減輕負擔並鼓勵持續就業。
在2018年4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在職家庭津貼,並實施改善措施,包括容許一人住戶申請、放寬入息限額(有關的已放寬的入息限額,亦覆蓋 2017 年 10 月 至 2018 年 3 月的申領月份)、容許住戶成員合併計算工時、增設一層工時要求讓合資格住戶領取較高的津貼、調高津貼金額,以及增設一層四分三額津貼。[2]
Remove ads
申請資格
在職家庭津貼的申請資格如下[3]:
- 是以住戶為基礎申請(包括1人住戶);
- 在香港合法受僱 (僱員或自僱人士,但不包括有兼職工作的全日制學生);
- 申請人的住戶符合每月入息及資產限額;
- 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
住戶每月入息及資產限額如下:
申請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的津貼[4]
申請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津貼[5]
申請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的津貼[6]
申請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津貼[7]
![]() |
入息及資產限額適用於 2018 年 4 月遞交的在職家庭津貼申請(即覆蓋 2017 年 10 月 至 2018 年 3 月的申領月份),也適用於 2018 年 4 月之後遞交的在職家庭津貼申請(就 2018 年 4 月之前的申領月份而言)
Remove ads
申請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的津貼[8]
![]() |
Remove ads
![]() |
Remove ads
申請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津貼[11]
申請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津貼[12]
Remove ads
津貼金額
視乎住戶入息及每月總工時,基本津貼、中額津貼、高額津貼以及兒童津貼會以全額、3/4額或半額發放。。 津貼會以銀行轉帳形式發放。
申領期為 2020 年7月 至 2021年5月 及 2022年6月或之後 的津貼[13]
申領期為 2021年6月 至 2022年5月的津貼[10]
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的申請資格: 由二〇二一年六月至二〇二二年五月的申領月份降低職津計劃非單親住戶的工時要求,包括把基本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大幅下降至72小時,以及將中額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下降至132小時。
- 註:兒童的定義為15歲以下,或介乎15至21歲,並正接受全日制教育(專上教育除外)。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