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坦博拉火山
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層狀火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坦博拉火山(印尼語:Gunung Tambora)是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一座活躍的層狀火山。坦博拉火山的海拔高度達到2850公尺,火山口直徑為6–7 km,深度為600–700 m. [2] 是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最高的山峰之一,在1815年4月火山活動達到頂峰。[3]這座火山由東北部的比馬縣和西南部的棟普縣管理。
爆發
1815年4月5日–12日,坦博拉火山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等級為火山爆發指數7,釋放超過1000億立方公尺的物質。這次火山爆發造成了至少71,000人死亡。這次火山爆發造成全球氣候異常,遠至北美洲和歐洲的氣候也深受影響,1816年成為「無夏之年」。因為強大的火山噴發將影響數百萬印度尼西亞人,直至今日,坦博拉火山仍被密切監測火山活動。
地理環境

坦博拉火山位於小巽他群島中的松巴哇島,小巽他群島是一列火山島,構成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南部島鏈。[4] 坦博拉火山構成松巴哇島上的一個半島,稱為Sanggar半島。半島的北面是弗洛勒斯海,南面是長86公里、寬36公里的Saleh灣。在Saleh灣的出口是一個小島Mojo。
除了地震學家和火山學家在監控火山的活動,考古學家和生物學家也在坦博拉火山進行科學研究。坦博拉火山還吸引了徒步旅行的遊客。[5][6]距離最近的兩個城市是棟普(Dompu)和Bima。山坡周圍有3個村落,東面是Sanggar村,西北面是Doro Peti 和 Pesanggrahan村,西面是Calabai村。
監測

自從1815年爆發之後,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又快速增長。2006年,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已經達到2億2200萬[7] 其中1億3千萬人集中於爪哇島和峇里島。[8]如果在此發生如同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那樣規模的火山爆發,將會引起更為不幸的災難。
印度尼西亞的火山活動受到火山和地質災害減災局持續的監測,其中也包括設立在坦博拉火山的Doro Peti村的監測站[9]。他們通過使用地震儀專注於地震的和地質構造的活動。 自1880年噴發以來,地震活動沒有顯著增加。 在火山口內持續進行監測,重點是Doro Api Toi寄生火山錐[10]。
該局為坦博拉火山創建了一個減災地圖,該地圖指定了兩個火山噴發區:一個危險區和一個警告區[9]。危險區確定了直接受火山碎屑流,熔岩流或火山碎屑墜落影響的區域。它包括火山口及其周圍地區,面積達58.7平方公里(14,500英畝),禁止居住。警告區包括可能間接受到火山泥流和其他浮石影響的土地。警告區面積為185平方公里(46,000英畝),包括Pasanggrahan,Doro Peti,Rao,Labuan Kenanga,Gubu Ponda,Kawindana Toi和Hoddo村莊。在該山的南部和西北部,一條名為古武(Guwu)的河流也包含在警告區內[9]。
全景圖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