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坦普爾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坦普爾隕石坑(Tempel)是月球正面赤道區中一座大撞擊坑的殘跡,其名稱取自德國天文學家恩斯特·威廉·萊貝雷希特·坦普爾(1821年-1889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毗連阿格里巴環形山、北面鄰近斯伯奇萊克隕石坑,休厄爾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側,東南偏東和西南分別坐落著德亞瑞司特隕石坑和戈丁隕石坑,而坦普爾隕石坑的西北則瀕臨汽海,東面則是靜海[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3.76°N 11.86°E,直徑43.2公里[2],深度約1.25公里[3]。
坦普爾隕石坑外觀呈多邊形狀,幾乎已完全損毀。受後續撞擊及熔岩流侵蝕,其坑壁已磨損、破裂和嚴重變形,形成了大量的裂隙,其中:西北側一處醒目的峪口緊挨著阿格里巴環形山的坑壁,另一處較小的裂口則位於南側坑壁上,這些峽谷裂縫將坑內地表與熔岩覆蓋的外部連接在一起,從這裡熔岩流可一路向東,直到與靜海連成一體。殘存的原始坑壁現已變成一圈分散、嶙峋的山峰和山脊。碗狀的坑底部分已被舊熔岩重塑,東北和西南地表上可看到聚集有一些細小的撞擊坑。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