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海德豪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海德豪森(德語:Au-Haidhausen)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市轄第5區。它由奧和海德豪森兩個分區組成。

方位
奧地處老城對面的伊薩爾河東部窪地,也有一小部分位於伊薩爾河的高岸上;而地形比奧更高的海德豪森則完全位於伊薩爾河階地上。市轄第5區在北部與博根豪森接壤,在西部毗鄰老城-萊赫爾和路德維希近郊-伊薩爾近郊,在東部是萊姆畔山,南部則是上吉辛以及地處伊薩爾河水平面的下吉辛。
該市轄區在北部的邊界是由攝政王大街組成,東部則是通過東側的鐵路線,南部為洪堡大街以及西部為伊薩爾河右岸。奧與海德豪森之間的邊界是由羅森海姆大街(Rosenheimerstraße)、高街(Hochstraße)、拉布爾大街(Rablstraße)和巴蘭大街(Balanstraße)沿線所組成,而通過高街在伊薩爾河高岸旁的進一步延伸,並經東部的交叉路直至上吉辛邊界,則形成了上奧與下奧的分野。
與之相鄰的市轄區分別是北部的博根豪森,東部的萊姆畔山,東南部的拉默斯多夫-佩拉赫,南部的上吉辛-雉雞園和下吉辛-哈拉興以及西部的老城-萊赫爾和路德維希近郊-伊薩爾近郊。
Remove ads
歷史及簡介

奧和海德豪森過去曾是手藝人和農民工在慕尼黑城門外的寄宿社區。這兩個前獨立的市鎮(奧自1808年獲得城市權)是在1854年10月1日被兼併入慕尼黑,並在19世紀末期已發展成為工人階級近郊。較為特別的是許多啤酒廠以往都在這裡設立自己的作坊,因為他們發現在伊薩爾河右邊高岸,甚至河階邊緣,都是設立深井和貯藏窖的良好場地;因此時至今日當地一些大型的啤酒餐廳仍被稱作「窖」。在羅森海姆大街上臨近羅森海姆廣場的地方是貝格勃勞凱勒啤酒窖,啤酒館政變以及對阿道夫·希特勒實施的第一次暗殺行動便發生於此。而當國有皇家宮廷釀酒廠從海德豪森搬遷至里姆後,在1988年至2013年間僅剩一家慕尼黑的大型釀酒廠——柏龍仍留守在奧[2]。海德豪森則仍保留有大型釀酒廠宮廷釀酒窖和聯合啤酒的遺蹟,兩者都僅是前大型釀酒場地的一部分,如今主要作餐廳使用[3]。
奧的建築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慕尼黑空襲中遭受到嚴重破壞,並在1950年代復原為面向低收入家庭快速建造的簡易住房,因此那裡只有五分之一的建築是來自1919年之前的時期興建。而海德豪森的歷史性市容則基本沒有改變。具有城市建設意義的主要是19世紀末期的「法國社區」,如此命名是因為那裡被指定的街道名稱正好位於因普法戰爭中獲得勝利的戰役地點。由於保存完好的建築存量,使得海德豪森在1970年代成為繼施萬塔勒高地後,慕尼黑的第二大翻新地區。由翻新所引發的社區升值不僅涉及從近郊至城市邊緣地帶的結構性變化,它還包括形象轉化。這樣一來,海德豪森開始作為一個潮流社區與施瓦賓展開競爭。
奧和海德豪森早前夾雜在一起的住宅和商業用地已通過將受影響的商業外判並將轉換用途朝居民區的方向調動。如今這一市轄區大多數的工作崗位都來自服務行業和公共機構。
海德豪森境內主要安置有位於馬克西米利安紀念館內的巴伐利亞州議會、伊薩爾河右岸診所和維也納市場。
作為通往市中心的門戶,陡坡(Gasteig,一個在巴伐利亞經常用到的地名)具有特殊的意義。這裡在1980年代發展成一個文化中心,將慕尼黑市立圖書館總部、慕尼黑業餘大學、理察·施特勞斯音樂學院和慕尼黑愛樂樂團結合在同一屋檐下[4]。與之緊密相鄰的是另一個文化場所——穆法特工廠,其前身是一座新藝術運動風格的發電廠。陡坡和穆法特工廠在慕尼黑的文化及音樂生活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在穆法特工廠旁緊鄰伊薩爾河畔的是一座雄偉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穆勒大眾游泳館。繼續往北在馬克西米利安公園內,有一座馬克西米利安發電廠位於即將匯入伊薩爾河的奧爾米爾河旁。這座也被稱為「馬克斯電廠Maxwerk」的建築是一個水力發電廠,還是繼穆法特工廠後在慕尼黑土地上最為古老的發電廠,至今仍在運行。
在奧有每年三次的年集——奧的年集在聖母進教之佑廣場舉行,在諾克赫貝格也會定期舉辦烈性啤酒節(Starkbierprobe),其保留的通俗文化比起慕尼黑的其它市轄區更為傳統[5]。
在聖母進教之佑廣場和諾克赫貝格之間,由奧爾米爾河分隔設有一座諾伊代克婦女及青年收容所。這座巴洛克復興建築建於20世紀初期,可容納124位逮捕者。目前該收容所已空置,投資者正計劃改造為高價格的公寓大樓[6]。
在奧的高街起點上,設有一座蘇台德之家,這是幾個蘇台德人機構的辦公場地。
兩個市分區的社會結構在近幾年正逐漸年輕化。海德豪森已在1980年代經歷了士紳化。自21世紀起,奧開始將一些地區,即並非由市立住宅建築公司GWG出資興建的住房,改造為昂貴的租賃或獨立產權公寓[7]。
Remove ads
人口統計

(截至每年12月31日)
政治
奧-海德豪森上一次的區議會選舉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議席分配如下:綠黨10席,社民黨9席,基社盟7席以及自民黨1席[9]。在奧-海德豪森共45877名符合投票資格的居民中,有20386人行使了自己的表決權,選民投票率約為44.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