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及駐華大使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阿拉伯語:سفارة 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 في جمهورية الصين الشعبية),簡稱埃及駐華大使館,是埃及派駐在中國的最高外交代表機構,坐落在北京市朝陽區日壇東路2號[1]。
歷史
1942年,埃及王國和中華民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1947年1月10日,埃及王國政府任命為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公使。1月16日,以斯馬儀抵達中國首都南京。1947年5月24日,埃及公使館租用牙醫專家黃子廉的公館為使館館舍(原北平路59號,今北京西路27號)。1948年9月28日,兩國政府宣布將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公使改任為埃及駐華大使,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
1949年渡江戰役前,包括蘇聯在內的很多國家均將駐華使館隨國民政府南遷,但埃及駐華大使館仍留在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新建交國家紛紛在中國新首都北京重新設立大使館,而未建交的國家的原駐華外交官則多被召回國。但是,埃及王國既沒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也沒有撤離其原大使館,原使館內還留駐有代辦阿巴提及其夫人阿芙蘿。1950年9月3日夜,原埃及使館被三名歹徒入室搶劫,阿巴提身負重傷。經查,該案由原民國時期警察高遐昌、民社黨成員李善修、高遐昌妻弟張明亮等人實施,使館被解僱的廚師張銘山為歹徒提供使館存有大量黃金、美鈔的線索,並提供使館部位圖。經審批,高遐昌、李善修、張明亮三人被判處死刑,張銘山等13名從犯分別被判處了五年到十五年的有期徒刑。阿巴提則在南京鼓樓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得以痊癒[2]。
1956年5月16日,埃及政府宣布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5月30日,兩國建交,隨後分別在對方首都建立大使館。9月15日,首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哈桑·拉加卜到任。
Remove ads
歷任大使
機構地址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設置下列機構[3]:
下設領事館
埃及在上海設有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領區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4];在香港設有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領區為香港、澳門[5]。
另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