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阿德里安男爵埃德加·阿德里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代阿德里安男爵埃德加·阿德里安

第一代阿德里安男爵埃德加·阿德里安OMPRS(英語:Edgar Adrian, 1st Baron Adrian,1889年11月30日—1977年8月4日),英國電生理學家,曾任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他運用單纖維記錄技術,在傳入神經纖維上證明感覺刺激的強度是以衝動發放頻率編碼的;後又證明中樞通過運動神經纖維對肌肉傳送信息,也用同樣編碼原則。1932年,阿德里安和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由於「關於神經功能方面的發現」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快速預覽 阿德里安勳爵Lord Adrian, 出生 ...
阿德里安勳爵諾貝爾獎得主
Lord Adrian
Thumb
出生1889年11月30日
英國倫敦
逝世1977年8月4日
英國劍橋郡劍橋
國籍 英國
母校劍橋大學
獎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32年)
科普利獎章(1946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電生理學
機構劍橋大學
關閉

早期

阿德里安威斯特敏斯特學校就讀,之後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自然科學,1911年畢業。1913年他因對神經的研究獲得三一學院獎學金。1915年他獲得醫學學位,之後在聖巴托羅謬醫院從事神經系統受損的士兵的救治工作,也包括一些精神障礙的病人。戰後,阿德里安回到劍橋,擔任講師,獲得了博士學位。1925年前後,開始用電方法來研究人類的感覺。

研究生涯

凱斯·盧卡斯研究的基礎上,阿德里安使用毛細管電量計陰極射線管來放大神經系統產生的信號,能夠記錄單神經纖維在物理激發下的電信號 [1]

1928年阿德里安發表的關鍵結果表明,皮膚在等同的激發下,最初響應很強,但逐漸隨時間衰減。即神經系統傳遞感覺衝動時,強度是固定的,但頻率隨時間延長而下降。他將蟾蜍的胸皮肌拉長,發現拉得越長,神經衝動的頻率就增加,因此他推斷信息的傳送靠頻率的改變[2]。他開始研究腦部和中樞神經中對應不同衝動的區域。

後來,阿德里安使用漢斯·博爾格爾發明的腦電描記術來研究人類腦部的電活動,還研究過嗅覺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