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米爾·約翰·維舍特

德国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61—1928)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米尔·约翰·维舍特
Remove ads

埃米爾·約翰·維舍特(德語:Emil Johann Wiechert,1861年12月26日—1928年3月19日),又譯維歇特,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過可驗證的地球分層結構的模型的地球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最先發現陰極射線由粒子流構成的人之一。他也是哥廷根大學歷史上首位地球物理學教授,曾教導過卡爾·伯恩哈德·佐普里茨英語Karl Bernhard Zoeppritz賓諾·古登堡等後來被世人所熟知的學生[2]

快速預覽 埃米爾·約翰·維舍特 Emil Johann Wiechert, 出生 ...
Remove ads

早年

埃米爾·約翰·維舍特於1861年12月26日出生在普魯士王國普魯士省蘇維埃茨克[2]。在維舍特的父親去世後,為了能在柯尼斯堡大學學習,他隨他的母親埃米莉一同搬到了哥廷根居住。由於經濟上的困難,維舍特與其他同學相比不得不花了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學業,最終於1889年2月1日獲得了博士學位[3]。1890年10月和1896年,維舍特分別獲得了特許任教資格正教授頭銜。1898年,維舍特被哥廷根大學任命為歷史上首位地球物理學教授[4]

科研生涯

柯尼斯堡居住期間,維舍特一直致力於研究X射線的性質,成為了最先發現陰極射線由粒子流構成的人之一。他準確地測量了這些粒子的質荷比,但沒有進一步解釋稱這些粒子是一種新的基本粒子——電子[3]。維舍特同時也對地球物理學感興趣,曾提出過歷史上第一個可驗證的地球分層結構的模型。他發現地球表面的岩石密度和地球平均密度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隨即提出地球有一個質量極大的鐵核的結論[5]。這個結論雖然被證實不太準確,但這個模型為維舍特的學生賓諾·古登堡提供了研究基礎,隨後古登堡於1914年提出了地球有三個分層的結論[6]

受到菲利克斯·克萊因致力於重建哥廷根大學為國際科研先端中心的影響,維舍特隨著他的導師沃耳德瑪·福格特英語Woldemar Voigt一同離開了柯尼斯堡前往哥廷根。維舍特原本想在哥廷根大學任教理論物理學,但由於收到了菲利克斯·克萊因的邀請,維舍特最終於1989年成為了地球物理學的教授[3]。在這裡他教導了如卡爾·伯恩哈德·佐普里茨英語Karl Bernhard Zoeppritz賓諾·古登堡等後來被世人所熟知的學生[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