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塔·瑟倫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基塔·瑟倫利(德語:Gitta Sereny,1921年3月13日—2012年6月14日),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傳記作家、調查記者、歷史學家,女性。因採訪調查瑪麗·貝爾(少年殺人犯)、弗朗茨·保羅·施坦格爾(納粹特雷布林卡滅絕營指揮官)等爭議人物而聞名。[2]
Remove ads
生平
2012年6月14日,基塔在英國劍橋阿登布魯克醫院(Addenbrooke's Hospital)病逝,享年91歲。[3]
成就
代表作有《瑪麗·貝爾事件:少年殺人犯之像》(The Case of Mary Bell: A Portrait of a Child Who Murdered) (1972) 、《阿爾伯特·施佩爾:他與眞理的戰鬥》(Albert Speer: His Battle with Truth) (1995)等書。其中,《阿爾伯特·斯佩爾:他與眞理的戰鬥》一書讓她獲得1995年的達夫·庫珀獎(Duff Cooper Prize)和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以及2002年的斯蒂格·達格曼獎(Stig Dagerman Prize)。2004年,英國皇室為基塔頒發大英帝國勳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表彰其為調查新聞做出的貢獻。
著作
- 《瑪麗·貝爾事件:少年殺人犯之像》(The Case of Mary Bell: A Portrait of a Child Who Murdered). Volume 158 of Pimlico (Series). United Kingdom: Random House. February 13, 1995 [2013-12-25]. ISBN 97807126629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8).
- 《進入黑暗:從安樂死到大屠殺,關於特雷布林卡的指揮官弗朗茨·施坦格爾的研究》(Into That Darkness: from Mercy Killing to Mass Murder, a study of Franz Stangl, the commandant of Treblinka) (1974, second edition 199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無形孩童:美國、西德及英國的兒童賣春調查》(The Invisible Children: Child Prostitution in America, West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 (1984)
- 《阿爾伯特·施佩爾:他與眞理的戰鬥》(Albert Speer: His Battle with Truth) (1995, 1996 paperbac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聽不見的哭聲:瑪麗·貝爾的故事》(Cries Unheard: The Story of Mary Bell )(1998)
- 《德國創傷1938年—2001年:經驗及反省》(The German Trauma: Experiences and Reflections, 1938-2001) (2002)[4]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