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堪察加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堪察加地震俄羅斯東部堪察加半島在1737年、1841年、1923年、1952年和2025年發生的數次大型地震,由太平洋板塊千島海溝沉入鄂霍次克板塊引起,五次地震皆引發海嘯[1][2]該地區還發生了多起地震和海嘯。

Thumb
俄羅斯及其周邊地區地震地圖(1900-2012年)。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堪察加地區。

地殼構造

堪察加半島南部位於聚合性板塊邊緣之上,太平洋板塊沿著千島海溝 (千島-堪察加海溝, Kuril-Kamchatka Trench) 線俯衝至鄂霍次克板塊(鄂霍次克微板塊, Okhotsk microplate ) 之下。兩個板塊之間的彙聚速度約為每年86 mm。[3]地震是由於沿著兩個板塊之間的巨型斷裂邊緣、在下降的太平洋板塊內以及在覆蓋的鄂霍次克板塊內的斷裂所產生。半島北部遠離千島海溝阿留申海溝的匯合邊界,但橫跨北美板塊內兩個區塊 (Kolyma-Chukotka 與 Bering Sea microplates) 的邊界。此邊界同時容納了活躍的縮短和右側走向滑動,橫跨一系列大型的西南-東北走向斷層。[4]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