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基亞

面對迫害時的預防性歧視或否認宗教信仰和做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基亞
Remove ads

塔基亞(阿拉伯語:تقیة羅馬化taqiyyah/taqīyah)指穆斯林出於保護自己的性命或財產,而假裝信奉一種自己不相信的教派,或進行一樁自己認為不正確的工作[1]。對教外的欺瞞為塔基亞,但對教內的惡意欺瞞則屬偽信者

伊斯蘭教不同派別對使用該原則的嚴格程度相差很大。什葉派認為信徒在面臨威脅和迫害時可以隱瞞自己的信仰。[2][3]大多數什葉派信徒主張即使受到小小的威脅,或者為了達成小小的願望,便不惜偽裝叛教。[4] 哈瓦利吉派認為,同宗教信仰相比,生命、名譽,財產都毫無價值,因此反對在信仰上妥協。甚至認為,一個人在家禮拜祈禱的時候,若遇小偷前來偷竊,也不能中斷禮拜的儀式。遜尼派相對中庸,認為在特定情況下否認信仰「至多是可以容許,而在任何情況都不是有義務要這樣做」[5],主張堅定自己的信仰,如生命及財產受到威脅,就應該遷到別的地方去;若無力遷移,可以在不得已時暫時遷就,但仍應設法帶著自己的宗教信仰遷到外地去。[4] 但不論何派,塔基亞原則只能作為外界迫害下的防禦性手段,不得用作進攻。亦不容許拒絕改宗伊斯蘭的齊米故意假冒穆斯林身分的行為。

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國家在1492年被基督徒征服後,在16世紀,西班牙穆斯林被強迫改信基督教或是被驅逐出境。塔基亞使當地的穆斯林可以在表面上假裝已改信成為基督徒,而內心仍然信奉伊斯蘭教。1504年,奧蘭的一位穆夫提發出了教令,容許穆斯林廣泛使用塔基亞以保存他們的信仰。[6][7][8]雖然伊斯蘭法沒有禁止穆斯林在生命面臨極大危險時放棄信仰,不過在可行的情況下必須儘快回復為穆斯林。[9]又在伊斯蘭中,塔基亞與權宜之計(如伊斯蘭征服者將有經者吉茲亞用於多神教的印度)是兩個概念,權宜之計並非皆為塔基亞,但兩者均可以容許而不算違法且皆為暫時性措施。

到1990年代,基地組織開始鼓吹它招攬的恐怖分子在策劃襲擊西方人目標期間使用塔基亞,引起反恐專家關注。[10]21世紀興起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也在其刊物中指出「烈士」可以使用塔基亞掩飾自己的真正信仰,以避免被執法當局注意。[11]

Remove ads

古蘭經經文解釋

「塔基亞」一詞的意義衍生自《古蘭經第3章第28條中關於隱瞞信仰的內容:

信道的人,不可舍同教而以外教為盟友;誰犯此禁令,誰不得真主的保佑,除非你們對他們有所畏懼(而假意應酬)。真主使你們防備他自己,真主是最後的歸宿。

——馬堅譯,古蘭經3:28

此外,《古蘭經》第16章第106條也提到了被迫隱瞞信仰的行為。

既信真主之後,又表示不信者——除非被迫宣稱不信、內心卻為信仰而堅定者——為不信而心情舒暢者將遭天譴,並受重大的刑罰。

——馬堅譯,古蘭經16:106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