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普勒斯 (羅馬行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元前58年,羅馬共和國兼併了原屬托勒密王朝的賽普勒斯,並設置了賽普勒斯行省。賽普勒斯居民以希臘人為主,是羅馬帝國東部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
Cyprus 賽普勒斯行省 | |
---|---|
羅馬帝國的行省 | |
前58年—293年 | |
![]() 賽普勒斯行省 | |
座標:34°46′34″N 32°25′35″E | |
國家 | 羅馬帝國 |
首府 | 帕福斯 |
歷史時期 | 古典時期 |
• 羅馬共和國兼併 | 前58年 |
• 東西羅馬分治 | 293年 |
歷史
前1世紀初,賽普勒斯由埃及托勒密王朝統治。前58年,羅馬共和國以奇里乞亞海盜問題為藉口兼併了賽普勒斯[1]。同年的羅馬公民大會上,賽普勒斯行省建立,小加圖任首任總督[1]。西塞羅之子小西塞羅在前50年在這裡任總督,他的政策比前任更加寬容[2]。三年後,由於混亂的局勢,羅馬失去了對賽普勒斯的實際控制。前40年,馬克·安東尼將賽普勒斯贈送給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3]。前31年,羅馬內戰結束,在亞克興角戰役後,屋大維占領埃及,一併占領了賽普勒斯。前22年,賽普勒斯恢復行省地位。
西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毀後,大批猶太人湧入賽普勒斯。115至117年,猶太人起義(拉丁語:Tumultus Iudaicus,希伯來語:מרד הגלויות)在賽普勒斯爆發,波及整個帝國東部[4]。269年,羅馬與哥德人進行納伊蘇斯戰役,賽普勒斯是戰場之一。293年,戴克里先分治東西羅馬時,賽普勒斯成為東羅馬的一部分。
賽普勒斯行省分為薩拉米斯(古希臘語:Σαλαμίς)、帕福斯(古希臘語:Παφος)、阿馬蘇斯(古希臘語:Ἀμαθοῦς)、拉佩索斯(古希臘語:Λαπηθος)四區,首府是帕福斯[5]。
經濟
羅馬統治時期賽普勒斯經濟十分繁榮。帕福斯和薩拉米斯等城市建起了大型公共建築和奢華的私人住宅。在經濟基本自給自足的同時,賽普勒斯是帝國東部貿易網絡重要的一部分。賽普勒斯商人的足跡遍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本地城市規模也大大擴張[6]。
羅馬帝國在賽普勒斯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道路系統。斯特拉波、老普林尼、托勒密等人都曾較為精確地記載過賽普勒斯的地理和交通[7]。許多羅馬時代的道路延續使用了十幾個世紀,許多里程碑至今尚可找到[8]。
賽普勒斯是羅馬帝國主要的銅礦區之一,銅礦的開採由帝國直接控制,阿馬蘇斯等礦業城市因而興起。考古資料顯示賽普勒斯的銅礦工人先將銅礦運出,再進行熔煉等流程,這在當時是一大革新[9]。
社會和文化
賽普勒斯居民以希臘人為主,少有羅馬移民。在併入羅馬前,賽普勒斯各城市在托勒密王朝治下獲得了很大的自治權;各城市以宗教紐帶為基礎建立起了一個同盟,共同的聖地帕福斯阿芙羅狄忒神廟是同盟關係的核心要素之一。這一體系逐漸具有了類似神權政治的特徵,並在羅馬統治下被用於加強羅馬皇帝的權威,持續到3世紀末[10]。
這一階段的賽普勒斯藝術具有鮮明的羅馬特徵,也保留了一定本地特色。例如雕塑,與羅馬雕塑相比,賽普勒斯雕塑多用石灰石而非大理石,在內容上少有半身像,也不常陳列於公眾場所[11]。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