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夏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夏姬(約前620年—?),姬姓,《清華簡·繫年》記載名少[1],中國春秋時期女性人物,是鄭穆公之女,鄭靈公之妹,母親為少妃姚子[2]。曾嫁予多個國家的多位大夫,因與她有關的男性多遭遇不幸、招致陳國夏徵舒之亂、楚師伐陳、申公巫臣奔晉等事件而聞名。
生平
夏姬是鄭穆公之女。《左傳·成公二年》列舉的夏姬之禍中有「夭子蠻」一事[3],杜預注謂子蠻即鄭靈公[4]。鄭靈公死於前605年。按照《左傳》和《國語》的說法,夏姬的第一位丈夫是陳國大夫御叔,有子夏徵舒[2][5];《繫年》和《穀梁傳》則稱夏姬是徵舒之妻[1][6],年齡上更爲合理[7][8]。
前601年,陳靈公及其兩位大夫孔寧、儀行父在夏家通淫於夏姬。陳國百姓築觀臺於夏氏。當時單襄公途經陳國,見陳國君荒國怠,而預言其必至敗亡[9]。《毛詩序》說《株林》《澤陂》皆在諷刺陳靈公君臣之荒淫[10]。第二年,君臣三人穿著夏姬的褻衣上朝嬉戲。大夫洩冶試圖勸諫靈公,靈公當面對洩冶說「吾能改矣」,卻又縱容孔寧、儀行父殺死洩冶[6][11]。
前599年,君臣三人又在夏家飲酒作樂,以夏徵舒的長相開玩笑。靈公對行父說:「夏徵舒長得很像你。」兩人則回答說夏徵舒也似靈公。夏徵舒忍無可忍,趁靈公要離開時將他射殺於馬廄門,自立為陳侯。孔寧和儀行父逃到楚國,世子媯午奔晉[12][13]。次年,楚莊王率楚、秦兩國之師[1]以弒君之罪討伐夏徵舒,安撫了陳國軍民後攻入陳國、對夏徵舒處以車裂極刑,並聽從大夫申叔時建言,把孔寧、儀行父放回陳國,從晉國迎立世子媯午為君,是爲陳成公[14]。
Remove ads
夏姬被俘虜到楚國後,《左傳》云云,楚莊王和子反先後欲納娶夏姬,都被申公屈巫(巫臣)勸止。不過《繫年》和《國語》則說楚莊王一開始就將夏姬賜予巫臣爲妻。《繫年》還指出了楚莊王攻打夏徵舒時屈巫出使秦國請來了秦軍幫助。《國語》說楚莊王接著將夏姬賜給子反。連尹襄老又極力爭取,最後楚莊王讓夏姬成為襄老之續弦。前597年,連尹襄老在邲之戰中戰死,屍首也被帶走,其子黑要烝娶了繼母夏姬[1][3][5]。
在《左傳》中,屈巫迎娶夏姬頗費了一番周折。巫臣使人示意夏姬「歸,吾聘汝」,承諾將會下聘娶她,又設計讓鄭國以能從晉國取得襄老屍首爲由召夏姬歸鄭。夏姬依計而行。楚莊王詢問屈巫,屈巫便說鄭、晉關係良好,此事可成。夏姬也承諾不得屍首就不回楚國,莊王便遣送夏姬回到鄭國。夏姬回鄭後,巫臣下聘於鄭,迎娶了夏姬。整個過程都在楚莊王去世前[15]。《繫年》的說法則較爲平白:楚莊王逝世、楚共王即位後不久(前590年),黑要便去世了。司馬子反和申公巫臣相爭,屈巫指出夏姬原本就是賜給他作妻子的,理直氣壯地娶了夏姬。子反由此開始與申公巫臣結怨[1]。
前589年,楚共王命屈巫出使齊國,巫臣趁機帶上夏姬前往。適逢齊國在鞌之戰中戰敗,屈巫不欲處於不勝之國,遂把原本要帶給齊國的國禮退回楚國,投奔了晉國[1][5]。晉國即拜之為大夫,賜封邢地為采邑。子反相當怨恨,在楚共王面前建議用重金賄賂晉國使之不要用巫臣,但共王念及巫臣以前對莊王及楚國的功績,又認為巫臣若有用於晉,賄賂再多晉國也不會答應;若無益於晉,晉自然棄之,何勞賄賂[16]。
前584年,子反聯合同樣和巫臣有矛盾的子重,將巫臣和黑要的族人全數殺害,瓜分了他們的家財。巫臣為了復仇,向晉君獻疲楚之計,聯合楚國東南的吳國夾擊楚國。晉君採納了巫臣的建議,並派巫臣出使吳國,使其反叛楚國、成為楚國肘腋大患[1]。巫臣留下自己兒子狐庸和一部份軍隊訓練吳國人作戰。整軍經武後的吳國武力轉強,四處侵擾楚國的附庸,使得子反、子重疲於奔命一年七次之多。吳國在併吞周邊臣服於楚國的小國之後,變成一方強國,開始參與春秋晚期的爭霸戰爭[5][17][18]。
夏姬與巫臣結婚後,生下一個女兒。晉國大夫叔向欲娶此女爲妻,被其母晉羊叔姬所反對,宣稱夏姬曾經「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夏姬之女雖是尤物,但若非有德義之人娶之,必然會有禍殃[2]。但後來晉平公強迫叔向娶其為妻,生下楊食我。前514年,楊食我和祁氏被荀躒陷害聯手作亂,使得羊舌氏和祁氏被滅族[19]。
Remove ads
評價
夏姬自漢代《列女傳》開始成了紅顏禍水、不守貞潔的代表。受《左傳》《國語》「夏姬爲夏徵舒母」一說的影響,後人覺得夏姬在「陳夏氏之亂」時年紀就已較大,還能在之後十幾年中魅惑多人,故又臆測其「駐顏有術」,衍生出淫亂妖女的形象。如:
- 西漢劉向《列女傳》形容夏姬為「其狀美好無匹,內挾伎術,蓋老而復壯者。三為王后,七為夫人,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夏姬好美,滅國破陳,走二大夫,殺子之身,殆誤楚莊,敗亂巫臣,子反悔懼,申公族分」[20],極力誇張其淫禍,甚至稱其善「伎術」故能「老而復壯」。
- 東漢張衡《西京賦》:「妖蠱豔夫夏姬,美聲暢於虞氏。」[21]
- 晉代華譚:「夏姬以容美而陳亡,濮水以聲好而國滅,夫何淫哇之有乎?」[22]
- 東晉葛洪《抱朴子》:「無當之玉碗,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故夏姬之無禮,不如孤逐之皎潔;富貴之多罪,不如貧賤之履道。」[23]
- 晚唐杜牧《杜秋娘詩》:「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
- 唐末周曇《春秋戰國門·陳靈公》:「誰與陳君嫁禍來,孔寧行父夏姬媒。靈公徒認徵舒面,至死何曾識禍胎。」
- 明楊慎《升庵詩話》:「璧之新寡之文君,屢醮之夏姬,美則美矣,謂之初笄室女,則不可。」
- 明馮夢龍小說《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描述夏姬「有驪姬息媯之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淫」,又稱其從「上界天仙」那裏習得「素女採戰之術」,能「採陽補陰,卻老還少」。
- 清代豔情小說《株林野史》取名自《株林》一詩,沿襲了夏姬從仙人處學會「素女採戰之法」的設定,竭力渲染淫事。
當然,古時已有人注意到了夏姬的身不由己。到了現代,夏姬在文獻記載中的被動和沉默得到了深入的研究[24][25][26][27]。隨著女性主義思想的興起,一些文學創作也塑造了不同於傳統惡評的夏姬形象。如: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