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外環隧道
上海外环高速下穿黄浦江的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外環隧道,又叫泰和路隧道,是上海黃浦江上的一座公路隧道,是S20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自1999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於2003年6月21日建成通車。 外環隧道東西走向,西起寶山區泰和路同濟路,向東穿越黃浦江後止於浦東三岔港處,全長2880米,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建成時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採用沉管法施工的特大型江底隧道[1]。
隧道設計
整個外環隧道工程由長739.7米的浦西段隧道、長736米的沉管法越江隧道、長384米的浦東段隧道和長1023.1米的浦東地面接線道路組成,即隧道部分長1860米,工程總長2.88公里。隧道部分雙向共設8車道,由三個通行孔組成,兩側的孔通行限高5米,各設3條車道單向行駛;中間的通行孔高5.5米,設兩條車道,可根據交通需要雙向或單向行車,或用於通行超高超寬的特殊車輛。通行孔之間的狹窄空間,頂部設置各類電纜,中間作為應急通道,底部設置排水設施。其中,長736米的沉管部分共有7個管節,自西向東編為E1至E7,管節之間採用柔性連接,以兩道橡膠止水帶實現防水[2][3]。
建設資金籌措
外環隧道的建設資金採用信託基金方式籌措,系中國大陸境內第一次發行正規信託產品,計劃託管期一年,年利率5%。外環隧道信託基金實際於11個月時提前結束,並超額提供了相當於年化利率7%的利息[4]。
施工問題和事故

沉管部分的7個管節施工順序為E7、E6、E1至E5。E2沉放到位後,測量發現E2東頭向南偏離設計軸線達92毫米,超過設計規定的42毫米限制,但施工方仍然決定不更正E2的位置繼續施工,通過改變E3、E4、E5的位置實現合攏[5]。E3於2002年4月7日沉放到位後按原計劃應於5月7日繼續沉放E4,但4月23日6時發現E2和E3的接縫漏水,經排水和搶險多日後,4月30日下午漏水繼續擴大,至晚間8時漏水速度達到每小時4000立方米,隧道內一度湧入19萬立方米河水和淤泥,水面達到-5米高度。經檢查E3的東端意外上浮,使連接縫嚴重變形,止水帶損壞,E3不得不拆卸吊起並拖回陸地維修,直到11月14日第二次沉放[6]。重新沉放後的E3東端向南偏離設計軸線131毫米,施工方使用總頂力3600噸的千斤頂計劃使E3東端向北移動38毫米,未完全達成,修正後E3東端偏離軸線仍達105毫米。最終,在E3E4連接縫設置了93毫米的軸向錯位,才使E4基本恢復到設計軸線的位置[5]。
大修
外環隧道建成後常年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按PCU計算交通流量超過設計承載能力,其中包含大量重載卡車;靠近浦東側黃浦江自然淤積導致隧道上方土層變厚,結構沉降較多;E2E3、E3E4兩條問題接縫的止水帶也有損壞漏水[7]。2006年8月18日,通車僅3年的上海外環越江隧道,就因坑窪不堪提前進入大修[8],同年12月26日開放[9]。2015年2月13日至3月2日,在不完全關停外環隧道的前提下,分階段進行維修。[10]2024年3月22日24時起,外環隧道開始全封閉施工,工期為期12個月。[11]2025年3月22日,外環隧道恢復通車。此次大修主要對兩個漏水的沉管接頭進行修復,此外也在浦東出入口的全部十條車道安裝了稱重設備以防車輛超載;大修後隧道內路面更換為瀝青混凝土材質,限速由50km/h提升至60km/h[1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