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夜鶯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夜鶯頌》(英語:Ode to a Nightingale)是約翰·濟慈寫的一首詩,可能寫於倫敦漢普斯特得西班牙人酒館的花園裡,或據濟慈的朋友查爾斯·阿米蒂奇·布朗所說,寫於溫特沃斯坊(Wentworth Place)濟慈故居花園的一棵李子樹下。據布朗說,1819年春天,一隻夜鶯來到他與濟慈居住的房子周圍,在此處建造巢穴。受鳥鳴啟發,濟慈在一天之內創作了這首詩,並於次年7月首次發表在《美術年鑑》(Annals of the Fine Arts)上。這首詩是英語詩集中最常見的詩歌之一。[1]
《夜鶯頌》描繪了濟慈進入消極感受力的旅程。詩歌的基調不同於以往追求享樂的風格,而是表達了對自然、短暫、死亡的探索。此詩描繪了一種死亡經驗,但並非真正的死去。相反,夜鶯可以藉助歌曲永生,這是人類無法期望的命運。詩歌以歡愉無法長存,死亡是生命無可避免的部分為結局。詩中,濟慈想像物質世界的消逝,自身的死去——化為歡唱夜鶯之下的土壤。永生的夜鶯與有死的坐在花園中的人,這種對比在濟慈豐富的想像力下顯得尤為鮮明。天氣在詩中占據重要部分,1819年的春天來得很早,此時夜鶯遍布荒原。[2]


Remove ads
背景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