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雲峰禪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大雲峰禪寺始建於唐朝。因山上荊條繁密,故得名「荊山禪寺」。宋朝重修復建,更名為「雲峰禪寺」。清朝乾隆年間被毀。2002年,由華僑僧人釋夏荊率領佛門眾修共同發起修復重建,2003年經政府批准復建。更名為"大雲峰禪寺」。[1][2]
2009年9月28日,大雲峰禪寺獲密雲縣民族事務委員會頒發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宗場證字(密)05號)。2009年10月13日舉行頒證儀式,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3][4]
建築
截至2014年,該寺已興建的建築有:[2]
- 山門
- 大雄寶殿
- 觀音殿
- 地藏殿
- 天王殿
- 五觀堂
- 法堂
- 祖師殿
- 伽藍殿
- 龍王宮
- 城隍廟
- 放生池
- 客堂
- 露天觀音甘露池
待建的建築有:[2]
- 綜合樓
- 大僚房
- 往生堂
- 舍利塔
- 藏經樓
- 念佛堂
- 居士樓
歷任住持
- 釋覺緣(2009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