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衛·格雷伯

美國人類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卫·格雷伯
Remove ads

大衛·格雷伯(英語:David Graeber,1961年2月12日—2020年9月2日),美國人類學家無政府主義活動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1]。以對官僚主義、政治和資本主義的尖銳描寫而聞名[2]

快速預覽 大衛·格雷伯,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他的父母是工人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3],且都是猶太人[4]。他的母親露絲·魯賓斯坦曾是一名製衣工人,1930年代活躍於國際婦女服裝工人工會,並在音樂劇中扮演主要角色[3][5]。他的父親肯尼斯早年加入美國青年共產主義聯盟,參加了1936年巴塞隆納西班牙革命內戰。1939年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前便退出了青年聯盟[6]

大衛·格雷伯於1978年畢業於菲利普斯學院,1984年獲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分校文學學士學位。少年時期曾經熱衷鑽研瑪雅文而獲得哈佛大學的獎助邀請,但格雷伯選擇前往芝加哥大學深造,期間獲得富布賴特獎學金,在馬達加斯加貝塔富進行了為期20個月的民族誌研究田野調查[7]。1996年獲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1987年的災難:馬達加斯加農村地區的記憶與暴行》,導師為馬歇爾·薩林斯[8][9]

1998年,受聘為耶魯大學助教授,隨後升任副教授[8]。2005年5月,在他即將獲得終身教職的前一年,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決定不與他續約。格雷伯指責這是由於政治立場原因。有4500多名同事和學生在支持他的請願書上簽名[8]。2005年12月,他同意在接受一年的帶薪休假後離開耶魯大學。2006年春,他教了最後兩門課程「文化人類學導論」(有200多名學生參加)和「直接行動和激進社會理論」研討會。2008年至2013年,他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任教。2013年,他接受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教授職位[10]

Thumb
2007年,格雷伯(左)參加紐約市聯合廣場移民者集會

20世紀90年代後期,他開始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他是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的關鍵人物之一。2011年11月,《滾石》雜誌稱讚格雷伯為占領華爾街運動提供了主題「我們就是那99%的人」。但是格雷伯卻說,這個口號「是大家集體創造的」[11]。2011年8月2日,他參與召集第一屆紐約市大會,當時僅有60名參與者。隨後,他參加工作組會議以及組織有關非暴力抵抗的法律和醫學培訓班。他曾在祖科蒂公園紮營數天,後離開紐約市前往德克薩斯州奧斯丁[3]

2019年10月11日,格雷伯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反抗滅絕活動中發表講話,談到「狗屁工作」與環境損害之間的關係[12]

2019年,他與妮卡·杜布羅夫斯基(Nika Dubrovsky)結婚[13]。2020年9月2日他在義大利威尼斯與妻子和朋友一起度假時,因急性胰腺炎在當地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59歲[14]。他在生前的最後一刻,依然像往常一樣活躍於Twitter[15]

Remove ads

著作列表

書籍著作

更多資訊 出版年份, 原文標題 ...

中文譯著

更多資訊 初版年份, 中文譯名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