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簡稱大同市二醫院,也稱大同市腫瘤醫院,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大同市的一所二級甲等醫院,1949年前是大同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醫院。[1]大同市二醫院始建於1924年,時名首善醫院(英語:Mosse Memorial Hospital),是一所由中華聖公會華北教區設立的醫院。
歷史
1917年,北京協和醫院醫師、聖公會傳教士史梅禮帶領十餘名學生赴大同防治鼠疫,發現當時的大同醫療條件較差,離開後建議聖公會在大同創辦醫院。1919年,史梅禮再次來到大同,向閻錫山政府租用大同城大北門外操城城內土地30畝用於建設醫院,租期60年,年租金200元。閻錫山政府將租金全數捐給首善醫院,供建設使用。首善醫院在1922年開工,建設歷時兩年,1924年完工。建築花費10萬元,購買設施花費5萬元。英國人安紀英為首任院長。醫院有北京協和醫院調來的兩名英國醫師、兩名英國女護士。首善醫院建築群由哥德式主樓、教堂及附屬建築組成。醫院設門診部(不分科)、住院部,有床位50張。醫院的中文名為首善醫院,英文名為Mosse Memorial Hospital,為紀念Edward Mosse而命名。Edward Mosse是在華英籍傳教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返回英國,死於德軍轟炸。1927年閻馮戰爭時,醫院一度遷至天津英租界,協和醫院醫師、中國人李溉塵擔任院長。[1]1924年開院時,醫院開辦了附屬的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後改名為護士學校,培養了百餘名護士。[2]

1937年,日軍占領大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日軍用三千英鎊的價格強行買下首善醫院,改名「晉北醫院」,日本人平石天嶺擔任院長。抗戰勝利後,閻錫山政府派員接收了醫院,遣返日本籍醫務人員,院長仍為李溉塵。1946年,操場城院址成為兵營,醫院一度遷至城內大北街(今武定街)。1947年冬,中華聖公會收回醫院,復名「首善醫院」,李啟元任院長。1949年解放軍奪取大同,首善醫院的英籍工作人員均被遣返回英。1952年,首善醫院被政府接收,改名「大同市工人療養院」。[1]文化大革命間,星火製藥廠一度占用院舍。1976年,重建醫院,定名為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
2006年,大同市二醫院被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3]2008年,大同市二醫院與古巴國家醫療服務中心合作,共建「大同中古友好眼科醫院」,醫院在2009年9月投入運行,被衛生部評為三級眼科醫院,也是晉北最大的眼科醫院。[4]大同中古友好眼科醫院是全國第三家、華北地區首家中古友好合作醫院。醫院引進了國外醫療設備,並由古巴專家坐診。[5]2009年,大同市二醫院與大同市腫瘤醫院合併,仍使用大同市二醫院、腫瘤醫院的名稱。[6]
2013年,大同市二醫院搬離原首善醫院舊址,首善醫院舊址將進行整體保護。[7]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