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夏 (中亞古國)
中亚古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夏,又稱巴克特里亞(英語:Bactria),是一個中亞古國,位於古希臘人所說的巴克特里亞地區(縛喝羅)[1]。主要疆域在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脈(古希臘稱Paropamisus)以北,西邊與安息接壤。
目前學術界就大夏位於巴克特里亞地區這一點達成了共識,但是大夏是否就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尚未達成共識[1]。
《史記》中記載
張騫到達大夏時,發現大夏已向大月氏人稱臣,並且「其兵弱,畏戰。善賈市」,首都稱「藍市城」,大夏的人民大約有一百多萬,大夏東南邊有身毒國(即印度)。張騫在大夏還看到過邛竹杖和蜀布,大夏的人稱是從身毒國買回來的。
現代考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余太山認為,黃帝後代部落,如陶唐氏、有虞氏與少昊等,與吐火羅人相同,皆起源自古代印歐人。少昊後裔往西遷徙,成為允姓之戎。允姓之戎為塞種先祖,大夏、大月氏與貴霜王朝等皆為塞種建立[2]。
與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關係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是否是漢朝時張騫出使西域時所遇見的大夏,目前學術界尚有一些爭議。
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在《地理學》中記載「從希臘人那裡奪取了巴克特里亞的是最著名的游牧部落。我說的這些游牧部落是阿希人 、帕色阿尼人(Pasiani)、吐火羅人和塞加羅里人(Sacarauli) ,他們都來自遙遠的錫爾河彼岸,與塞族及索格底亞那毗連的地區,這裡曾經被塞族占據過[1]。」古羅馬歷史學家特羅古斯和地理學家托勒密也有類似的記載,而中國漢朝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月氏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學術界對於斯特拉波所記載的四支部族入侵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事件與司馬遷所記載的大月氏人入侵大夏的事件是否為同一件事存在著爭議,這就導致對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是否就是《史記》中的「大夏」的看法不同。
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
- 第一種觀點: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不是大夏。屬於斯基台人的阿希人 、帕色阿尼人、吐火羅人和塞加羅里人向南遷移並推翻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後來大月氏人又入侵了塞族人在巴克特里亞所建立的國家並使之臣服,張騫所見到的大夏是遊牧民族塞族人所建立的國家,不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早期西方學者的費迪南·馮·李希特霍芬[1]、早期中國學者的王國維等[3]、現代中國學者余太山等支持此觀點。
- 第二種觀點: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就是大夏。該說法認為斯特拉波所記載的阿希人 、帕色阿尼人、吐火羅人和塞加羅里人入侵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事件與司馬遷所記載的大月氏人入侵大夏的事件是同一件事,《史記》中的大夏就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大月氏人就是四個部族其中之一。該說法認為,根據漢書「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縣度」、「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的記載[4],塞族並沒有往西進入巴克特里亞,而是往南從蔥嶺縣度山翻過,直接進入印度的罽賓。相比大月氏之後往西後侵入巴克特里亞王國東部,大如前在145年左右摧毀王國東部大城(Ai-Khanoum)[5]。並繼續隨後入侵巴克特里亞西部核心,並迫使殘餘的王國臣民稱臣,王國終亡於大月氏之手[6][7]。前129年以後的張騫抵達巴克特里亞時,見證殘餘的臣民向大月氏臣服的情形。近代學者如保羅·伯希和[8]、塔恩[9]、納拉因[10]、現代中國學者楊巨平等支持此論,現為學界主流觀點[11][12][13][14]。
參見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