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廟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廟山,原名惠澤山、南臺山,是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山,海拔31米。
歷史
閩越王無諸曾在山上建有越王臺,故大廟山古名南臺山,而後東越王余善繼位後擴建釣龍臺。五代閩國開平二年(908年),閩太祖修築福州夾城時,將越王臺所在的南城區域納入城市防禦體系。
後世為紀念閩越王的貢獻,曾在越王臺的旁邊建起閩越王廟,俗稱大廟或無諸廟,故此山被稱作大廟山。大廟曾歷經唐大中年間、大明隆慶年間、大清道光年間的重修或修建,最後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被焚毀。
大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福州商務總會總理張秋舫與羅筱坡,集資在大廟山釣龍臺創辦「福州商立小學堂」。民國十一年(1922年),羅筱坡之子羅勉侯擔任商立小學董事長;民國廿年(1931年),福州商務總會換屆改組,學校脫離商會,故改名為「私立福商小學」,羅勉侯之子羅郁坦擔任董事長。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擴辦初中,後獲准增辦高中,命名為「私立福商中學」[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公元1952年,「福商中學」與「四瑞中學」合併,並更名為「福州市第四中學」,後又更名為「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學」[2][3]。
Remove ads
文物古蹟
- 越王臺
- 釣龍臺
- 釣龍井
- 全閩第一江山
- 登高亭
- 福州志社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