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理港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综合性码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理港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港口,以旅遊客運為主,兼備城鄉物資交流和運輸的綜合性碼頭。因洱海旅遊的發展,大理港成為雲南省客運吞吐量最高的港口。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海事局


歷史
洱海的航運歷史悠久,唐天寶十三年(754年),將軍李宓在洱海東岸今挖色一帶造船計劃渡海征南詔。民國6年(1917年)至民國18年(1929年),洱海船舶編入「船代表」管理共80餘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相繼組建運輸隊、航運公司、漁業隊,新建了下關、挖色、塔村、羅久邑、上關等避風港和碼頭[1]:255。由於早期公路運輸不發達,運往鄧川、洱源、鶴慶、劍川、麗江、大理、下關等地的糧食、煤炭、紅糖等物資均在下關或上關由木船裝運,因此水上運輸較為繁忙[2]:339。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洱海內開始國營旅客、貨物運輸業務,大理州航運公司的木質「1號客貨輪」於1978年9月18日開始營業,經營「下關——羅久邑——南生久——挖色」的客貨運業務[1]:256。1980年,洱海上共有7艘鋼製機動客貨輪、4艘遊覽艇、10餘艘機動工作船、500餘艘小機掛槳木帆船[1]:255,到1988年,洱海內的各式船舶數量達到3,876艘[1]:256。1995年4月26日,大理港下關碼頭改擴建破土動工,設計客運量近期102萬人次、中期187萬人次,貨運量近期1.85萬噸、中期3.56萬噸,建設200噸級客貨泊位10個,並疏挖西洱河6.827公里,總投資概算為1.993萬元,工程於99昆明世園會前夕完工[3]。截止2013年,大理州全州累計通航里程1,233.5公里,擁有持證船員432人、各類船舶3,860艘,交通運輸船舶有262艘,其中客運船舶有239艘,核定載客7324個客位[4]。
Remove ads
管理
同治十一年(1872年),洱海內設立了「船官」管理船舶運輸[2]:423。1917年至1928年,洱海航運由軍方管理,設有船舶管理所和督查[1]:263。1939年改置楚大師管區,由下關特務連管理洱海水上運輸工作,成立了大理、鄧川、賓川、鳳儀四個縣民船管理所[2]:423。1942年改置騰大師管區後,將船舶劃分為九段管理,各段設「船代表」一人,屬地方武裝軍事管制[1]:263。1948年組建「船舶理事會」,次年改為「船舶工會」,1950年改稱「船舶業同業公會」,1952年改稱「下關市船舶業同業公會」[2]:424。1952年成立下關市「車船運輸業同業工會」,受下關工商聯合社領導,1956年正式成立「大理洱海航運管理站」,1963年管理站從公司中拆分出,成為專門管理洱海船舶的機構[1]:264。後更名為「大理白族自治州航務管理處」。
1958年8月1日,以原航運管理站為基礎,合併下關「飛輪」、雙廊「新化」、挖色「前進」、海島「金星」四個木船運輸合作社,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航運公司」,隸屬大理州交通局,後更名「大理市航運公司」[2]:339。
Remove ads
港區
大理港下轄三個港區:洱海港區、漫灣港區、茈碧湖港區,以洱海港區為主[5]:267。
洱海港區主要包括下關碼頭、桃園碼頭、才村碼頭、龍龕碼頭以及龍龕、磻溪、向陽溪、金圭寺、康海、南詔風情島、海印、挖色、文筆、向陽、塔村、金梭島12個景區停靠點[5]:267。
運輸數據
2017年,大理港完成旅客吞吐量410.16萬人次(同期雲南全省水運旅客量僅1378.38萬人次[6]:287),同比下降6.43%;貨物吞吐22.96萬噸,同比增長53.47%[6]:290。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