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窗鱼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窗魚屬名:Macrothyraspis),為盔甲魚綱下的一種魚類,化石迄今皆發現於中國雲南省文山州坡松沖組地層,生活於泥盆紀早期的布拉格階英語Pragian。大窗魚屬於中型的盔甲魚,就頭甲而言,模式種長角大窗魚M. longicornis)的頭甲長度(包含吻突)約 5 至 6 公分,吻突較長的長矛大窗魚M. longilanceus)頭甲長度則可超過 8 公分;兩物種的頭甲寬度(包含角)皆約在 5 至 6 公分之間[2]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命名

  • 屬名:在頭甲的鰓具一對大型的卵圓形背窗(dorsal fenestrae)[3]
  • 長角大窗魚:此種的角特別長。longus,長的;cornis,指有角的[3]
  • 長矛大窗魚:此種的吻突特別長,呈長矛狀。lanceus,矛型的[2]

發現與研究

早期,科學家對大窗魚的研究一直有缺陷。大窗魚的第一個標本(長角大窗魚正模標本,編號GM V 2077,採自雲南廣南)是一具保存不完整的化石;但近年來,由於新標本的發現,對於大窗魚的描述也更全面、更完整[3]

2002年,一件長角大窗魚的頭甲化石被正式發表(編號IVPP V 12741,發現於雲南文山),相較之下,這件標本比正模標本還更完整,兩件標本差異如下:

更多資訊 兩具標本差異處, 正模標本 ...


繼長角大窗魚之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物學家王俊卿蓋志琨朱敏等人也於2005年發表了一批大窗魚屬新種的化石(編號IVPP V 13592,發現於雲南文山),由於這種魚的吻突特別長且呈長矛狀,被命名為「長矛大窗魚」[2]

Remove ads

特徵描述

大窗魚所屬的大窗魚亞科(Macrothyraspinae)包含四個屬,其餘三個屬與大窗魚的親緣關係由遠而近分別為龍門山魚屬Lungmenshanaspis)、箐門魚屬Qingmenaspis)、中華四川魚屬Sinoszechuanaspis),三者主要在頭甲上的背窗與中背孔(median dorsal opening)與大窗魚有所差異,區別之處大致如下[4]

  • 龍門山魚的背窗外形狹長,且位於兩側;大窗魚的背窗則呈較短且大的橢圓形,位於頭甲正上方。
  • 箐門魚頭甲基部略呈方形,大窗魚頭甲則大致呈頭盔狀的倒三角形。
  • 中華四川魚的頭甲(不含吻突和胸角部分)較狹長,接近長三角形;大窗魚的頭甲則較短,外型略偏向正三角形。

而大窗魚屬的兩個物種主要特徵如下:

  • 長角大窗魚:頭甲呈前窄後寬的三角形,眶孔小且呈卵圓形,位於側甲邊緣,背視呈缺刻狀。松果孔小,位於眶孔後緣與背窗之間。中背孔較大,呈心形或桃形,其後緣中部向前呈弓形凹入,長與寬接近相等。角及吻突很發育,均長而纖細,角末端略向背方翹起。感覺管(sensory canal)系統不發育,僅見有眶上管及眶下管,其中眶上管略呈V字型[3][5]
  • 長矛大窗魚:頭甲呈頭盔形。吻突與角很發育;長矛狀的吻突細而長(長約為頭甲中長的兩倍);角側向延伸,略向頭甲後方傾斜(末端不前翹),內角小而清晰。眶孔小,位置較為靠前,靠近側甲邊緣。松果孔小,位於眶孔後緣與背窗之間。中背孔較大,呈心形或桃形,其後緣中部稍微向前凹入。感覺管系統不發育,僅見有前眶上管、後眶上管和背連絡管,側背管及側橫管不發育;前眶上管短而平直,位於中背孔的後外側,後眶上管短而不相連,略呈V字型,相對排列在松果孔正前方,背連絡管僅一條,短而不相連。鰓囊6至7對,紋飾為細小的粒狀瘤點[2]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