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摩訶迦葉
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禪宗西天初祖,頭陀第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摩訶迦
姓名及出身
摩訶迦葉的姓為迦
他的名為畢鉢羅(Pipphali),或譯畢鉢波羅延、梯毘犁。本為樹名,其父母在樹下祈願後出生,因此以樹為名[3][4]。
摩訶迦葉出生於摩揭陀國王舍城,其家境富裕。父名迦毘羅(Kapila),母名檀那,其妻名為婆陀[5]。一說生於摩揭陀國尼拘律城,其父名尼拘律[6]。可能出身跋耆族[7]。
簡介
大迦葉生於摩羯陀國王舍城近郊的一個大港村(Mahātittha),其父名迦毘羅, 其母名Sumanadevi。他的原名是Pipphali。[8]其父擁有十六個村落,如同一個小王國。迦葉放棄家業出家,成為沙門[9],在王舍城那羅聚落中的多子塔所修行,後來於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第三個月皈依,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10],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
大迦葉人格清廉,年紀又長,曾受佛陀分予半座[11]與僧伽梨衣,為頭陀第一[12]。《增一阿含經》說大迦葉曾經自言,即使佛陀沒有出世,他也可以依自己的努力成為辟支佛[13]。但上座部巴利經沒此說法。
佛陀入滅後,成為佛教教團領導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14]。大迦葉對阿難舉發一連串的過失。[15]包括佛索水而不與,[16]不問佛小小戒,請佛度女人出家,先令女人禮佛舍利而汙佛足,為佛縫衣而以足躡等等[17]。
在這些或多或少的過失中,可歸納為三類:一、有關戒律問題;二、有關女眾問題;三、有關侍佛不周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不問微細戒,及請度女眾,所以《毘尼母經》,只提到這兩點。《銅鍱律》、《五分律》、《十誦律》都以不問微細戒為第一過;而《四分律》 等,都以請度女人為第一[18]。
在結集前半夜,阿難進入窟內,參與結集。阿難被大眾推上猊座,開始誦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阿難將記憶中的大法完整背誦出來,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誡一般,為之感動萬分[19],直至阿難成為弘法繼承者,大迦葉始入雞足山入定[20],以待彌勒佛出世,方行涅槃[21]。而迦葉為佛弟子中修無執著行之第一人,被稱為「頭陀第一」;又因至今傳誦不絕的公案《拈花微笑》[22],被中國禪宗尊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在漢傳佛教中,大迦葉與阿難往往會被雕塑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為釋迦牟尼佛之脅侍,與佛一同接受供養。而在南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雕塑目犍連與舍利弗較多。
Remove ads
師承
- 瞿曇
逸事

須菩提每次都到富者門第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不願意再讓窮人花費;而大迦葉卻反其道而行,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想要賜與貧家累積善業的機會。釋迦佛對這兩尊者都加以駁斥,因為都有了願心,應該不起心,不動念才是。認為化緣、布施皆應隨緣,不應該特選布施。
大迦葉、羅侯羅、君屠缽嘆尊者、賓頭盧等四位尊者,是《彌勒下生經》中佛陀授記的不得入滅,留形住世直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的四位聲聞阿羅漢。
傳言
有傳言聲稱曾有一位名叫柏克森的、研究唯物論思想的英國哲學家在前往印度並遇見了仍然在世的大迦葉之後皈依了南傳佛教[24][25]。漢傳佛教僧侶釋星雲曾經在演講的時候簡短地講述了這個故事的部分內容[26],他也曾在一次演説中提及了關於一位法國探險家遇見了大迦葉一事的故事[27]。關於柏克森比丘的傳言的出處是〈博士界的論辯〉一文,文章的署名作者是安羅支博士[28]。這一傳言聲稱,柏克森博士在成為比丘之後,曾經在一次舉行於倫敦學術中心的大集會上與一些學者就佛教教義的正確性進行爭論,更使九十六位博士皈依佛教,該事件在倫敦廣受報導[29][30]。然而,有研究者對這一流傳甚廣的傳言的正確性提出了質疑,其聲稱,該傳言嚴重缺乏可信性和有不少疑點,柏克森博士這個人物及相關故事是被杜撰出來的,宣揚該傳言的主要兩篇文章關於爭論的內容與《弊宿經》的部分內容有很多相同之處[31][32]。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