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文常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文常數是在天文學中使用的物理常數。正式的常數組,以及推薦的數值,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經數度定義:在1964年[1]和1976年[2](在1994年更新[3])。在200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目前最新的設置,並認識到新的觀測和技術會不斷的提供這些常數更好的數值。他們決定 [4]不再固定這些數值,但是有數值標準工作組不斷維護一組當前最佳的估計數[5]。 這些常數組廣泛的轉載於各種出版品上,像是美國海軍天文台英國航海星曆局(HM Nautical Almanac Office)的天文年曆

除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常數清單外,國際地球自轉服務也會定義和地球自轉與方向相關的常數,在其技術手冊有完整的說明[6]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常數定義天文單位上的長度、質量和時間(事實上,有好幾個這樣的系統),還包括如光速萬有引力等常數,並允許天文的單位和國際單位制之間的轉換。根據參照參考系的不同,常數的數值也會略有差異。質心力學時(barycentric dynamical time,TDB)或噴射推進實驗室等效時間尺度的Teph引用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地球表面(嚴格的說是在大地表面)的觀測者所測量的平均值。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也推薦國際單位制採用觀測者以太陽系質心做參考系測量(靜長度原時)得到的這些數值:這些數值可以下列的轉換得到[3]

Remove ads

天文單位系統

天文單位制的一天時間(D)是86,400秒的時間間隔;質量是以太陽的質量為一單位;長度(A)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使用天文單位制的長度、時間、和質量,得到的高斯引力常數k),其值為0.017 202 098 95[2]

天文常數表

目前天文學上採用的天文常數系統,是自2010年開始採用的IAU2009天文常數系統,該系統由國際天文聯合會在第27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大會上通過。下表是IAU2009天文常數系統中給出的常數表:[7][8]

更多資訊 ,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