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水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天水縣陷於金朝。紹興十三年(1143年),得天水縣,改隸成州。嘉定元年(1208年),割成州天水縣置天水軍,僅領天水一縣。寶祐六年(1258年),天水縣陷於大蒙古國。[2]
民國2年(1913年),全國廢州。4月,廢除秦州直隸州,以其直轄地置天水縣[4]:147,為隴南道道尹駐地。民國3年(1914年)5月,隴南道改名渭川道,仍治天水縣。民國16年(1927年),廢渭川道,天水縣直隸於甘肅省。民國24年(1935年),甘肅省設置行政督察區,天水縣為第四區專署駐地。[5]1947年時,為一等縣[4]:147。
民國38年(1949年)8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天水縣。8月6日,割天水縣城置天水市。8月8日,天水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6][7]
1951年,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天水區專員公署,天水縣仍隸之。1955年,天水區專員公署改稱天水專員公署,天水縣仍隸之。1955年6月,天水縣人民政府改稱天水縣人民委員會。1958年12月,天水縣併入天水市。
1961年12月,分天水市復置天水縣。1968年3月25日,成立天水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天水專區改稱天水地區,天水縣仍隸之。1980年12月,天水縣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人民政府。
面積、人口
長官
- 天水縣令/知天水縣事(932年-1258年)
- 劉宥(知天水縣事,南宋)
- 天水縣知事(1913年-1927年)
- 盧應麟(1913年-)
- 康嗣晉(1914年)
- 張紹文(1914年)
- 劉秉堃(1914年)
- 張紹烈(1914年)
- 孔慶荃(1914年-)
- 熊遠猷
- 徐培華
- 舒紹伊
- 張慶珍
- 劉錫齡
- 鄭震谷
- 王楨(1925年)
- 姜檀生(1925年-1926年)
- 蔡文征(1926年-1927年)
- 天水縣縣長(1927年-1949年)
- 楊展雲(1927年-1928年)
- 姚展(1929年)
- 江仁純(1929年-1930年5月)
- 紀融(1930年)
- 李震乙(1930年)
- 安瀾(1931年)
- 魏振華(1931年)
- 楊作棟(1931年)
- 馬美如(1931年)
- 張秀峰(1932年)
- 楊瑞霆(1933年)
- 王靜涵(1933年)
- 王義訓(1933年-1935年)
- 莊以綏(1935年-1936年)
- 盧廣績(兼,1936年)
- 安立綏(兼,1937年-1938年)
- 黃炘(1938年-1939年)
- 葉憶淝(1939年)
- 李尊青(1940年)
- 吳長濤(1940年)
- 王漢傑(1941年)
- 張仰文(1941年-1943年)
- 邵清淮(1944年-1945年)
- 方定中(1945年-1946年)
- 鄧宏逖(1946年-1947年)
- 高德卿(1947年-1949年)
- 天水縣人民政府縣長(1949年-1955年)
- 張明道(1949年)
- 吳岳(1949年-1950年)
- 甄昶(1950年-1953年)
- 張一之(代,1953年-1954年)
- 吳慶安(1954年-1955年)
- 天水縣人民委員會縣長(1955年-1958年)
- 吳慶安(1955年-1958年)
- 馬文彬(1958年)
- 天水縣人民委員會縣長(1961年-1967年)
- 趙鎖會(1961年-1965年)
- 李春明(1965年-1967年)
- 天水縣革命委員會主任(1968年-1980年)
- 趙文禮(1968年-1972年)
- 魏舉(1972年-1975年)
- 李則民(1975年-1978年)
- 劉樞(1978年)
- 王承基(1978年-1980年)
- 天水縣人民政府縣長(1980年-1985年)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