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古集團
總部位於倫敦的綜合企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古集團(英語:Taikoo Swire Group),1816年成立於英國利物浦,起初公司名稱叫利物浦進出口公司,創辦人是約翰·施懷爾(John Samuel Swire)和理查·巴特菲爾德(Richard Shackleton Butterfield),歷經兩個世紀的發展,今日太古集團已是一個多元化的環球集團,旗下核心業務多設於亞太區,其中香港及中國大陸為太古業務的主要營運地。太古的亞洲業務由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英國、美國、澳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非、西非及東南亞,許多業務均由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有[1]。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3年12月9日) |
英國太古集團總部設於英國,負責制定及指引集團的整體業務策略,並為集團及其附屬公司提供招聘、僱用及培訓員工等多項服務。集團在世界各地僱用逾十萬名員工。
Remove ads
集團分號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wire Pacific Limited,前稱太古洋行公司[2])(港交所:19(A股)、港交所:87(B股)、LSE:SWRA(A股),OTCBB:SWRAY)是一家綜合企業集團的控股公司,香港「同股不同權」公司之一。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是太古集團於香港、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各主要業務的控股公司。於2023年6月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 60.31%之權益及控制公司股份附帶約 68.13%之投票權。太古公司的業務分屬三個核心部門 (地產、飲料及航空),經營多種不同範疇的業務。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太古地產及國泰航空的主要股東。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在1940年在香港註冊,前稱The Taikoo Dockyard & Engineering Company of Hong Kong Limited、Taikoo Swire Limited[3],董事局主席為白德利[4]。
Remove ads
英國太古集團公司(John Swire & Sons Ltd.)是太古集團的最終控股公司,負責統籌太古集團的整體政策,為各地區總部提供管理及諮詢服務。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現任主席為施納貝[來源請求]。英國太古集團的附屬公司包括太古輪船公司(Swire Shipping)、Swire Energy Services Ltd.、Steamships Trading Company以及James Finlay Ltd.等等。
香港太古集團公司(John Swire & Sons(H.K.)Limited)在香港註冊,是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現任董事局主席為白德利。香港太古集團旗下的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綜合企業。
太古船運是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太古集團的全資船運部門,在新加坡以China Navigation Company名稱運營。該公司持有紐西蘭Quadrant Pacific 67%的股份,為林業和石油行業提供第三方代理服務,以及畜牧業服務。
太古汽車集團(Taikoo Motors Group)起源於太古公司貿易部門於1978年開始於台灣進口Volvo客車、卡車與巴士,為太古汽車集團奠定基礎,並於1997年正式成立太古汽車,目前於台灣、香港提供服務,產品包括客車、商用車、大型重型機車及一般機車。
太古汽車集團目前在台灣經銷業務包括福斯客車、福斯商用車、馬自達客車、賓士客車及中古車;進口代理品牌包括Volvo卡車、Volvo巴士、Volvo重型機械、UD卡車、偉士牌摩托車、哈雷摩托車,並擁有重型汽車組裝廠,組裝Volvo卡車、巴士及UD卡車。
歷史
1816年,約翰·施懷雅在英格蘭利物浦開設紡織廠,並且在西印度群島、美國之間做進出口貿易。1847年,約翰·施懷雅去世,家裡的生意由長子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和次子威廉·哈德遜·施懷雅繼承,其後公司更名為施懷雅父子公司(John Swire & Sons)。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施懷雅父子公司的事業受到了沉重打擊。於是施懷雅兄弟開始將事業轉向中國市場。約翰·薩繆爾·斯懷爾決定與理察·沙克 爾頓·巴特菲爾德(Richard Shaekleton Butterfield)一位來自約克郡的羊毛製品商合夥創辦一家對華貿易洋行。
有傳聞指約翰·施懷雅(John Swire)的兒子約翰·森美·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一直想為Swire找一個中文名字,有一回在農曆新年間,當他乘船駛經一條村莊時,發現村莊內差不多每戶的門前都掛了寫著「大吉」兩個字的揮春,因此他認定「大吉」必然是一個「好」名字。不過,由於他不諳漢字,誤將「大吉」寫為「太古」,於是Swire的中文名字就變成太古了。[5]
然而,官方解釋則指「太古」二字是在1866年,由時任英國駐上海領使密迪樂在太古洋行於上海開業時,特意為公司所取。並稱密迪樂是希望「太古」會成為巧妙的視覺雙關語,為公司帶來吉祥的意義。[6]
不過,這個傳說只是美麗的誤會。鍾寶賢教授說,1909年太古首位負責文案的先生詹士‧司各特在回憶錄透露,太古之名是來自漢學家出身的英國駐上海領事梅多斯(Thomas Taylor Meadows),他從中國古籍中獲得靈感,選了太、古兩個字給Butterfield & Swire作為中文名稱。太取自太初,古源自盤古,合起來有宏博、亙古之意。[7]
Remove ads
1866年11月26日約翰·森美·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由十六鋪碼頭進入上海。一個禮拜後就同合夥人成立新公司Butterfield & Swire,處所在福州路四川路口的吠禮查洋行(Fletcher & Co)。[8]1866年12月3日,《北華捷報》上刊登的太古洋行開張啟事。太古洋行主要從事商品貿易。後再於1872年始創上海太古輪船公司,船隊有江輪 4艘,主營業務就由出入口貿易轉向航運業。發展過程中,曾先後與美商旗昌輪船公司、中國輪船招商局進行過激烈競爭。1878年後再數次與招商局、英商怡和輪船公司等訂立代理協議,躋身中國航運業務。至1908年船公司增有各類輪船60餘艘,到1933年再增至87艘。在中國大陸各口岸陸續擁有碼頭,倉庫和駁船隊等各種資產,與後續其他不同經營實體一起形成組織嚴密的資本集團。[9]
初期航運以長江、大陸沿海和日本各航線為主,後期擴大到南洋群島和澳大利亞,同時在長江上還經營龐大的駁運業務,也為各國商號代理各種貨物的購銷業務,發展為遠東著名的資本集團。對日抗戰期間,太古洋行只剩下重慶分行堅持營運。戰爭期間,部分太古船隻被日軍擊毀,倖存的船隊四散。1948年,國共內戰期間,太古購入國泰航空的45%股權。從1866年到1951年,太古洋行(含太古輪船公司)除上海外,還在青島、煙台、大連、營口、天津、塘沽、張家口、寧波、汕頭、廣州、南京、蕪湖、安慶、九江、漢口、沙市、宜昌、重慶、長沙、梧州等城市設分行或碼頭貨棧,經營進出口貿易和輪運業,同時在上海介入規模龐大保險業務,另在香港、爪哇、菲律賓建制糖廠,專設船隊進行全球糖業貿易。[10]
![]() | 此章節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15年2月7日)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