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乾漆夾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干漆夹苎
Remove ads

乾漆夾苧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藝,主要用於佛教造像。乾漆夾苧造像輕巧、易於攜運,故古代常在佛教巡遊儀式中用作行像。

快速預覽 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 ...

簡介

乾漆夾苧可分為「脫胎乾漆夾苧」與「木心乾漆夾苧」兩種技法。[1]脫胎乾漆夾苧使用泥塑成胎,再用漆將苧麻布裹在泥胎外。待漆干後將泥胎取出,脫空而成像。[2]木心乾漆夾苧則以木材為胎,敷上苧麻布與漆料成形後並不將木胎取出。

夾紵造像最早的文獻記載為東晉戴逵所造的夾苧像。《法苑珠林》有載:「戴逵又造行像五軀,積慮十年,像舊在瓦官寺。」 現存世最早的乾漆夾苧像源於隋代,出自河北正定隆興寺,現藏於美國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英語Walters Art Museum。唐朝時,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弘法,後被尊為日本律宗祖師。其弟子思托曾為鑑真製作乾漆夾苧坐像,現藏於奈良唐招提寺,被奉為日本國寶[2]

2006年,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入選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3]

圖集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