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奇異龍科

鸟臀目的一科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奇异龙科
Remove ads

奇異龍科學名:Thescelosauridae)是鳥臀目的一個演化支,成員分布於白堊紀亞洲北美洲可能還有南美洲。該分類群由查爾斯·斯騰伯格英語Charles M. Sternberg(Charles M. Sternberg)於1937年英語1937 in paleontology首次使用,但直到2013年英語2013 in paleontology才有正式定義,當時布朗及其同事根據系統發育分析結果使用該類群以包含奇異龍山奔龍[1][2]克林特·博伊德(Clint Boyd)2015年英語2015 in paleontology的新鳥臀類系統發育修訂中視布朗及其同事為奇異龍科的命名者,這意味著布克霍茲2002年英語2002 in paleontology非正式定義的類似名稱帕克氏龍科(Parksosauridae)將優先於奇異龍科。兩個演化支的定義略有不同,帕克氏龍科指的是所有比棱齒龍更接近帕克氏龍的動物,但兩者包含相同分類單元,因此博伊德是在假設帕克氏龍科具有優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它。[3]然而,在按照譜系法規英語PhyloCode規定將該演化支正式化時,馬茲達、博伊德和同事在2021年英語2021 in paleontology確認斯騰伯格是奇異龍科的命名者,使其優先於帕克氏龍科。此外,他們還賦予奇異龍科一個新的定義,即包含漠視奇異龍但不含貝尼薩爾禽龍的最大演化支(前提是福氏棱齒龍不屬於該類群)。作者修改奇異龍科原有定義以保持其現代用途,因此,若奇異龍屬於棱齒龍科,則該演化支不適用。棱齒龍科是一個近來已不再使用的科,但如果棱齒龍系統地位在未來某個時候得到鞏固,則可能會重新使用。[1]馬茲達等人在2018年英語2018 in paleontology將馬茲達等人的分析確定為奇異龍科名稱的參考分析,該分析基於博伊德2015年分析的修訂版。[1][4]

新鳥臀類
賴索托龍 Lesothosaurus
Thumb
靈龍 Agilisaurus
Thumb
何信祿龍 Hexinlusaurus
Thumb

鹽都龍 Yandusaurus Thumb

庫琳達奔龍 Kulindadromeus
Thumb
熱河龍科

熱河龍 Jeholosaurus Thumb

越龍 Yueosaurus Thumb

Jeholosauridae

侏儒龍 Nanosaurus Thumb

棱齒龍 Hypsilophodon
Thumb

角足龍類 Cerapoda

奇異龍科
奇異龍亞科

南方棱齒龍 Notohypsilophodon Thumb

帕克氏龍 Parksosaurus Thumb

阿西尼博亞奇異龍 Thescelosaurus assiniboiensis

加氏奇異龍 Thescelosaurus garbanii

漠視奇異龍 Thescelosaurus neglectus Thumb

Thescelosaurinae
山奔龍亞科

何耶龍 Haya

長春龍 Changchunsaurus Thumb

韓國龍 Koreanosaurus
掘奔龍 Oryctodromeus
Thumb

阿爾伯塔奔龍 Albertadromeus Thumb

凱帕羅維茲的山奔龍亞科 Kaiparowits orodromine

山奔龍 Orodromeus Thumb

西風龍 Zephyrosaurus

Orodrominae
Thescelosauridae
Neornithischia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亞科[1] ...
Remove ads

歷史

儘管棱齒龍科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視為自然類群,[5][6]但該觀點已不被接受,而棱齒龍科也被發現是一個非自然類群,由各種或多或少與禽龍類近緣的動物(並系群)及近緣分類單元的小型演化支組成。[7][8][9][10][11]「棱齒龍科」或「棱齒龍類」被更恰當地理解為進化等級英語Evolutionary grade的非正式術語而非真正的演化支。奇異龍曾被同時認為處在棱齒龍科非常原始[6]或非常衍生[9]的位置。一個可能干擾奇異龍分類的問題是,並非所有歸入漠視奇異龍的遺骸都一定屬於該物種。[12]博伊德和同事發現,雖然奇異龍科演化支包含厚頰龍及歸入該屬的物種,但奇異龍可能至少擁有兩個甚至三個物種,而先前歸入漠視種的幾件標本也不能歸入該屬任何物種。[7]它貌似是帕克氏龍的近親,[7][9][10][13][14]儘管這種關係受到了質疑。[15]

棱齒龍科廢除後,布克霍茲隨後於2002年定義了不同的帕克氏龍科。該科被定義為包含瓦氏帕克氏龍但不含福氏棱齒龍高橡樹龍貝尼薩爾禽龍的最大演化支。[16][3]博伊德等人(2009年)和布朗等人(2011年)發現,白堊紀北美「棱齒龍科」可分為兩個近緣類群,其中一個(即山奔龍亞科)由山奔龍掘奔龍西風龍組成,另一個(即奇異龍亞科)則是由帕克氏龍奇異龍組成。[7][13]布朗等人(2013年)也得出了類似結果,將新屬阿爾伯塔奔龍加入山奔龍所在演化支,並將幾個生有長吻的亞洲屬(以前被歸入熱河龍科)[8]加入奇異龍所在演化支。[1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