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鄂圖曼帝國戰艦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鄂圖曼帝國戰艦列表收錄所有鄂圖曼帝國海軍曾開建、訂購或者服役的戰艦。「阿卜杜勒·卡迪爾」號是鄂圖曼帝國最早開始建造的一艘戰艦,然而該艦的建造進度十分緩慢,直到1914年又因艦體已經損壞而報廢拆解。1910年,德國將兩艘布蘭登堡級戰艦賣給了鄂圖曼帝國海軍,其中一艘被更名為「紅鬍子海雷丁」號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英國海軍擊沉,另一艘則因速度太慢而一直沒有參與各處戰事,直到1950年代被拆解。

在德國購艦後,鄂圖曼帝國又向英國訂購了一批戰艦,其中包括雷沙迪耶級和「蘇丹鄂圖曼一世」號戰艦。雷沙迪耶級戰艦的計劃則展示了鄂圖曼帝國的擴軍野心。這一計劃包括三艘戰艦:「雷沙迪耶」號、「雷薩德-哈米斯」號和「法提赫」號。然而,只有「雷沙迪耶」號完成建造,但在建成後立即被英國扣押,更名為「埃爾林」號。其餘兩艘艦艇則由於各種原因被取消建造或拆解。「蘇丹鄂圖曼一世」號原本是為巴西海軍建造的,名為「里約熱內盧」號,但由於巴西的經濟危機,這艘未完工的戰艦被賣給鄂圖曼帝國,後被英國扣押並更名為「阿金庫爾」號。此舉引發了鄂圖曼帝國的強烈不滿,成為其加入同盟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期德國將在地中海巡弋的「戈本」號戰鬥巡洋艦轉交給了鄂圖曼帝國,這艘艦在更名為「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後,經歷了多次修復和升級,最終在1973年被拆解。
Remove ads
歷史
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後,控制鄂圖曼帝國的聯合進步委員會開始起草計劃以升級強化鄂圖曼海軍[1]。在1910年的鄂圖曼海軍閱兵式上,艦隊的糟糕狀況清晰可見。建造「阿卜杜勒·卡迪爾」號等鄂圖曼建造戰艦的嘗試以失敗告終,因此鄂圖曼海軍基金會的建立旨在通過公眾捐贈購買新船隻,而不是讓它們在當地建造[2]。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艦隊仍然處於一個糟糕的狀態。在1913年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鄂圖曼帝國海軍在埃利戰役和利姆諾斯戰役中被希臘海軍擊敗。[3]
隨著巴爾幹戰爭的結束,在希臘和鄂圖曼帝國之間的巴爾幹地區開始了一場海軍競賽。為了更新艦隊,鄂圖曼海軍基金會購買了更大的戰艦,如「蘇丹鄂圖曼一世」號[a],並訂購了三艘計劃中的雷沙迪耶級戰艦[b],包括購買一艘已經建造的雷沙迪耶級戰艦。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沒收了這些船隻,但只有兩艘即將竣工,即「蘇丹鄂圖曼一世」號和「雷沙迪耶」號。在沒收之後,「蘇丹鄂圖曼一世」號被重新命名為「阿金科特」號(HMS Agincourt)[c],而「雷沙迪耶」號被重新命名為「埃爾林」號(HMS Erin)號[d][7]。皇家海軍沒收這些戰艦激怒了鄂圖曼帝國人民,因為來自民眾的捐款是這些戰艦建造資金的最重要來源。1914年,德意志帝國利用這一形勢,將戰鬥巡洋艦「戈本」號和輕型巡洋艦「布雷斯勞」號派往鄂圖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移交給鄂圖曼帝國海軍。這兩艘船分別以「嚴君蘇丹塞利姆」號(Yavûz Sultan Selîm)[e]和「米迪利」號(Midilli)[f]的名字開始服役。英國扣押這些船隻以及將德國船隻移交給鄂圖曼海軍,極大地促使鄂圖曼帝國在幾個月後決定站在德國和中央列強一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8][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鄂圖曼帝國的戰艦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由於許多人的狀況很差,他們只能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呆在停泊處。在戰爭開始時鄂圖曼帝國合法擁有的所有戰艦中,有一半在戰爭初期被英國拆毀或沒收。1914年,「阿卜杜勒·卡迪爾」號被報廢,「紅鬍子海雷丁」號[g]在1915年沉沒[2][11]。「圖爾古特提督」號[h]在衝突中倖存下來,並在20世紀50年代被廢棄[11]。在計劃中的三艘雷沙迪耶級船隻中,只有一艘「雷沙迪耶」號建造完畢,其餘的在戰前被取消。「雷沙迪耶」號是1914年8月被英國扣押的船隻之一[7]。1913年從巴西購得的「蘇丹鄂圖曼一世」號也於1914年8月被英國沒收[14]。鄂圖曼帝國海軍的最後一艘戰艦「嚴君蘇丹塞利姆」號,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並於1973年報廢[15][16]。
Remove ads
各艦概況

「阿卜杜勒·卡迪爾」號是鄂圖曼帝國最早開始建造的前無畏艦。1892年,鄂圖曼帝國海軍開始小規模擴張時,該艦開始建造。這艘戰艦是鄂圖曼帝國小規模海軍擴展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增強其海上防禦能力。然而,從一開始,該艦的建造進度就極為緩慢。雖然船體框架在建造初期得以完成,但由於資金短缺、技術問題和政治動盪等原因,建造工作幾乎停滯不前。[2]
到1900年代初,「阿卜杜勒·卡迪爾」號的建造進度依然緩慢,唯一顯著的進展是為其船體安裝了部分裝甲板。然而,這一進展並未能改變其建造停滯的狀態。1904年,鄂圖曼帝國政府曾計劃恢復這艘戰艦的建造,但此時發現,由於長期停工,船體龍骨塊已經發生位移,導致船體變形。這種變形使得繼續建造變得不可能,最終決定放棄這艘戰艦。[2]
「阿卜杜勒·卡迪爾」號的命運在1914年最終塵埃落定。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鄂圖曼帝國政府決定將這艘未完成的戰艦在船台上拆解。這個決定標誌著這艘戰艦從未真正服役於鄂圖曼帝國海軍。儘管「阿卜杜勒·卡迪爾」號從未下水,但其建造歷程反映了鄂圖曼帝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包括技術和工業基礎薄弱、經濟困境以及政治不穩定。[2]

鄂圖曼帝國的「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戰艦最初分別命名為「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和「魏森堡」號。兩艦同屬於德國的布蘭登堡級戰艦,是為德國海軍建造的首批遠洋戰艦。在同艦級中,「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和「魏森堡」號的裝甲更先進,因為它們的裝甲是由優質鋼材製成的。[18]
1910年,「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和「魏森堡」號被賣給鄂圖曼帝國海軍,並分別改名為「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這兩艘戰艦在意土戰爭中幾乎沒有參加什麼行動,主要用於防守義大利海軍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攻擊[19]。然而在巴爾幹戰爭期間,「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曾在1912年12月和1913年1月兩次試圖突破希臘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海上封鎖,但均告失敗。因此兩艦為鄂圖曼帝國在色雷斯的地面部隊提供砲火支援[3][20]。1915年8月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紅鬍子海雷丁」號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被英國潛艦「E11」號以魚雷擊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11][2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圖爾古特提督」號因航速太慢而基本處於不活躍狀態。1924年,「圖爾古特提督」號被改作訓練艦,最終在1956到1957年間被拆解[11]。
Remove ads

在購買了德國的「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和「魏森堡」號戰艦之後,鄂圖曼海軍起草了一個新的戰艦級別的計劃,稱為雷沙迪耶級。這個艦級本應包含三艘艦,包括「雷沙迪耶」號、「雷沙迪·哈米斯」號和「法提赫」號。但在計劃建造的三艘戰艦中,只有一艘最終完工。 然而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由於擔心被用來加強同盟國的戰力,還在英國建造中的「雷沙迪耶」號被皇家海軍徵用並更名為「埃爾林」號[7][25]。由於大部分建造資金來自公眾捐款,且艦員都已經組建完畢,英國的這次扣押行動引起了鄂圖曼人民的不滿。英國皇家海軍的這一行動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鄂圖曼帝國站在同盟國一邊的重要影響因素。1912年,雷沙迪耶級的第二艦「雷沙迪·哈米斯」號被取消建造並在船台上拆解[8]。1914年,美國戰艦「愛達荷」號被移交給了希臘海軍,為此鄂圖曼帝國海軍訂購了第三艘艦「法蒂赫」號,預計將於1917年完工。這艘軍艦比「雷沙迪·哈米斯」號和「雷沙迪耶」號稍大一些。但是這艘艦於1914年在船台上被拆解。[8][2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埃爾林」號被分配到大艦隊第2戰艦中隊第一師。 在第二戰艦中隊服役期間,該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 戰爭結束後,「埃爾林」號在1919年成為諾爾預備役的旗艦,並在1922年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被拆解。[8][27]
Remove ads

「蘇丹鄂圖曼一世」號在其服役生涯中經歷了三個名字,法律上屬於三個不同的海軍。最初,這艘軍艦是為巴西海軍建造的,命名為「里約熱內盧」號(Rio de Janeiro),於1911年9月14日在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由阿姆斯壯·惠特沃斯公司鋪設龍骨。經過一年多的建造,艦體於1913年1月22日下水[28][29]。由於巴西的經濟危機,這艘未完工的戰艦於1913年12月28日被賣給鄂圖曼帝國海軍,並重新命名為「蘇丹鄂圖曼一世」號。在1914年8月完成海試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戰爭開始時,該艦仍在英國手中。當鄂圖曼帝國負責接收該艦的船員來到英國時,英國政府因擔心該艦會在戰爭中被用來對抗英國而扣押了這艘戰艦。這一舉動激怒了鄂圖曼帝國人民,是促使土耳其民眾反對英國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也反過來推動了鄂圖曼帝國與同盟國結盟[14]。該艦在英國掌控下被改名為「阿金庫爾」號。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至戰爭結束,並於1924年退役並拆解[30]。
Remove ads

「戈本」號原本是一艘德國的毛奇級戰鬥巡洋艦。「戈本」號及其姊妹艦「毛奇」號分別於1909年和1908年開始建造。在移籍到鄂圖曼帝國海軍之前,「戈本」號被派往地中海,作為德國海軍新設立的地中海支隊的旗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戈本」號與輕巡洋艦「布雷斯勞」號在地中海海域試圖躲避英國艦隊的追擊。在奧匈帝國海軍的協助下,這兩艘艦最終成功抵達君士坦丁堡,並於8月11日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35]。隨後兩艦被移交給鄂圖曼帝國海軍。移交鄂圖曼帝國後,「戈本」號被重新命名為「嚴君塞利姆蘇丹」號。繼英國扣押鄂圖曼帝國軍艦,德國將「戈本」號等軍艦轉移給鄂圖曼帝國後,鄂圖曼帝國贏得了加入同盟國陣營的公眾支持。「嚴君塞利姆蘇丹」號主要在黑海對抗駐紮在塞凡堡的俄羅斯黑海艦隊。1918年,「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在達達尼爾海峽外襲擊了英國軍隊,在戰鬥中該艦被三發水雷擊中[36]。在遭到英國轟炸機攻擊後,該艦設法自行擱淺,並在三天後被拖回港口修理。該戰艦在1927年至1930年間進行了一系列修理和升級[36]。1936年,其名字正式縮短為「嚴君」號。這艘戰鬥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繼續在土耳其海軍服役,並於1941年加裝了防空砲。「嚴君」號於1950年12月20日退出現役,並於1954年11月14日從海軍名冊中除名[36]。1973年,「嚴君」號被賣作廢品拆解[15]。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書目
期刊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