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斯坦型動物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斯坦型動物群(英文:Orsten fauna),又稱奧斯坦動物群,是發現於瑞典Kinnekulle與厄蘭島上的奧斯坦沉積層,地層年代屬於寒武紀(晚苗嶺世[1]至芙蓉世)的化石生物群。
奧斯坦型動物群最初是於1975年由克勞斯·穆勒與他的助手發現,化石保存了極為完整的軟組織,甚至是完整立體結構未變形的幼蟲階段樣本。由於這些化石受到了磷酸鹽化和矽酸鹽化的影響,其幾丁質外殼細節與軟組織的部分並不會被酸溶解,而僅有化石周遭的石灰岩結核會被溶解。因此科學家得以透過酸蝕的方法處理石灰岩,以暴露出埋藏於其中的微體化石。為了取得這些化石,超過1.5公噸的奧斯坦石灰岩已被酸蝕溶解,這項工程最初是由位於德國波昂的一個專門實驗室執行,近年則將該項目移至烏姆執行。酸蝕過後,包含化石的殘骸會透過電子顯微鏡檢視分析[2]。化石中磷酸鈣的磷推測可能是來自於沉積物中的糞便顆粒[3]。
奧斯坦型動物群讓我們得以對後生動物系統發生樹與演化有更一步的理解,尤其是節肢動物,得利於其保留了相當完整的幼蟲階段化石。另外奧斯坦型動物群還包含了目前已知化石紀錄中,最古老的海底小型底棲動物,其中包括了緩步動物門(即水熊蟲)和不須仰賴寄主的舌形動物類物種[註 2]。
寒武紀地層主要由含石灰岩結核的明礬頁岩所構成(即明礬頁岩層),是來自水深約50至100公尺(160至330英尺)的低含氧[註 3]環境的海底沉積物[2],這些沉積物富含有機碎屑,較為泥濘,表層則被絮狀沉積物所覆蓋。
於其他地方也有類似奧斯坦型動物群的發現,包括於美國內華達州、加拿大東部、英國、波蘭、西伯利亞、中國和澳大利亞北領地等地[4]。
Remove ads
古生物群
以下列表係根據於C.O.R.E奧斯坦網站[2]:
Remove ads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