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馬哈級輕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馬哈級輕巡洋艦
Remove ads

奧馬哈級巡洋艦(英語:Omaha-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也是二戰爆發時仍在服役的最舊一級巡洋艦。

快速預覽 概況, 技術數據 ...
Remove ads

歷史與服役經歷

Thumb
1942年奧馬哈級巡洋艦識別圖

歷史

1915年,美國海軍通過一項造艦計畫,預定在5年內建設出與英國皇家海軍相近規模的艦隊,無論歐洲戰場的勝利者是誰,美軍都有能力予以抗衡。

1915年1月的軍事演習暴露了美國大西洋艦隊缺乏高機動性巡洋艦來偵察敵軍方位並掩護友軍部隊。1917年偵查巡洋艦英語Scout cruiser初期基本概念訂出的性能規格是極速30節、配備6門6英寸艦砲,總排水量8,000噸。但美軍到歐洲考察英德兩國的新銳巡洋艦實際狀況後,調高了技術標準,同時取消了置於側舷的主砲,而將火力置於艦首與艦艉砲座,無論在追擊或是撤退時都維持較強火力。為主力艦隊偵察而建造的奧馬哈級巡洋艦以其35(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的較高航速配合驅逐艦行動,直徑6英寸(152公釐)的艦砲用以消滅阻止偵察的驅逐艦。相較於7,050長噸(7,160公噸)的重量,它們僅長555英尺(169公尺) 。[1]

奧馬哈級輕巡洋艦是針對英國皇家海軍C級輕巡洋艦英語C-class cruiser的子艦級半人馬級日語セントー級軽巡洋艦而設計的。儘管多數人認為英美兩國之間不可能發生戰爭,但是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葉,美國海軍的指揮官仍認為英國艦隊在大西洋地區對美國構成了嚴重威脅,值得採取適當措施應對。

奧哈馬級在1918年12月德國宣布休戰前只開工2艘,還有8艘尚未開工,且經過一戰的經驗,美國海軍亦理解奧哈馬級的設計理念不足應付未來海戰;雖然在1920年10月海軍曾希望暫時停止尚未下水的8艘同級艦建造計畫進行設計修正,但最後為了避免美國國會在戰後裁軍潮中刪除造艦預算,仍然決定按照原設計建造後續8艘艦艇。但在後續艦艇建造時仍進行了一些修正,這導致奧哈馬級存在著船體超載的毛病。

在珍珠港事件中,底特律號英語USS Detroit (CL-8)羅利號英語USS Raleigh (CL-7)都停泊在珍珠港,但只有羅利號被魚雷擊中。而在襲擊中,只有底特律號、聖路易斯號英語USS St. Louis (CL-49)鳳凰城號英語USS Phoenix (CL-46)離開了港口。[2]

Remove ads

服役經歷

奧馬哈級艦隻大部分部署在二級戰區。因其能力有限,不太可能經得起考驗。奧馬哈級的任務包括在南美洲東西海岸巡邏、在遠離戰場前線的南太平洋參與護航以及在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沿線護衛。二戰期間,奧馬哈級執行過的任務中,最重要的是馬布爾黑德號英語USS Marblehead (CL-12)參與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周圍的早期戰役(最著名的是望加錫海峽戰役英語Battle of Makassar Strait)以及里奇蒙號英語USS Richmond (CL-9)參與的科曼多爾群島海戰

奧馬哈級巡洋艦沒有戰時損失,僅有兩起戰時損傷,分別為羅利號在珍珠港被魚雷擊中、馬布爾黑德號在望加錫海峽戰役損傷。

二戰結束後,奧馬哈級巡洋艦被認為已經過時,在日本投降後的七個月內退役並被拆解(密爾瓦基號除外,它被借予蘇聯海軍,1949年歸還美國海軍後退役)。[3]

設計

奧馬哈級巡洋艦安裝了四個煙囪,與克萊蒙森級驅逐艦十分相似。奧馬哈級的初期火力配置是10門6英寸53倍徑艦砲,其中8門裝設在前後舷的城廓式砲座內,2門露天裝設在艦體前後;不過在開工後變更設計,露天砲座更換成雙連裝封閉式艦砲,所以主砲總數增加為12門,奧馬哈級的設計確保了無論從哪個方向開火都可有8門主砲進行火力投射。1920年奧馬哈號巡洋艦(C-4和後來的CL-4)下水時她是最後一款採用舷砲齊射戰術設計的巡洋艦。[4]因此在外觀上與當時新式巡洋艦相比有些過時。

奧馬哈級巡洋艦還加裝了魚雷發射管和水聽器裝置,在必要時也可以搭載244枚水雷進行布雷任務。但由於船舶中部結構設計的改變,1920年下水的艦隻嚴重超載。艦隻的隔熱性能太差,因而不能適應過高或過低的溫度。為增加航速,設計時減小了重量,導致軍艦的適居性下降。此外,因為船體超載使得設計時預留的乾舷高度不足,乾舷過低的問題使得高速航行時海水會從艦艏、魚雷發射管所在的船艙與艦艉滲入。 [4]而這些滲入的海水則會灌入裝載燃料的油艙內,導致燃油被海水汙染。

奧馬哈級的抗戰損設計使用了當時的嶄新佈局,她是第一艘採用輪機交叉配置(船艙採鍋爐、蒸氣渦輪引擎、鍋爐、蒸氣渦輪引擎的順序安排)的軍艦,這讓軍艦不會被在任何一處輪機部位中彈即失去全艦動力。主砲彈藥庫則配置在艦體中心線區域,位置在吃水線以下。奧哈馬級的船艙設計安全性上比以往巡洋艦要好,但會導致主甲板下方和後方無任何水密隔艙。雖存在這些缺點,美國海軍仍然以奧馬哈級巡洋艦為傲。[5]

Remove ads

戰時改裝

奧馬哈級巡洋艦最初設計時定位為偵查巡洋艦:在艦隊作戰時作為艦隊的前鋒,幫助主力艦隊抵禦敵方驅逐艦的進攻。但是,隨著戰術偵察納入巡洋艦的工作範疇,偵查巡洋艦之任務被華盛頓海軍條約所創造的重巡洋艦給接手。因此奧馬哈級轉而執行掩護艦隊主力的任務。[6]而奧哈馬級的火力與航速表現備受艦隊指揮官們的信賴。

在1926年,美軍下令奧哈馬級撤除水雷施放軌與儲藏功能。1920年代後期,奧哈馬級加裝水上飛機與彈射器。1933年起,奧哈馬級開始增加防空火力,最初是安裝2門3英寸高射砲,1934年時增至8門。

由於在甲板上裝載的水上飛機設備除了增加吃水,也讓船艦重心上移,低乾舷設計導致位置較低的城廓式主砲難以射擊;為了改善吃水與船體復原性,海軍在1939年拆除了魚雷發射管,並封閉了該處原有的開口、同時被拆除的還有艦艉位置較低的2座城廓式主砲,砲座位置被封閉覆蓋。[6]

奧馬哈級巡洋艦是1941年美國開戰時最為老舊的巡洋艦。在戰爭期間主要改造集中在增加防空火力。除了雷達,最初增強防空火網的努力是安裝3座四連裝28公釐75倍徑高射機砲,但這款武器被認定為不實用後,隨後即已量產的雙連裝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取代,此外還配置了大量的厄利孔20公釐機砲

Remove ads

同級艦

已建造完畢的奧馬哈級巡洋艦包括:[7]

更多資訊 艦名, 舷號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