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姊弟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姊弟戀泛指一對男女情侶或者夫妻女方年齡比男方大。

沿革

古代

除了童養媳婚姻習俗以外,大部份情侶和夫妻傾向於男大女小或是男女同齡,年齡接近的姊弟戀亦可以(即相差5年以下)。但也有說法認為就「性生理需求」來說,姊弟戀女大男小的組合,其實搭配的很完美,因為男性性慾需求高峰為30歲以前,而女性性慾高峰卻在30歲以後,因此性生活會較美好。[1]傳統上,姊弟戀絕非罕見,在中國皇宮內普遍盛行。只是世俗普遍對於女大男小的愛情還是存有偏見,尤指年齡差距5年以上的姊弟戀。民間俗語「娶妻娶大姊,丈夫如坐金交椅」或作「娶某大姊,坐金交椅」,這是當時古老封閉社會流行的安慰詞。

例子

現代

現代隨著社會開放進步及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姊弟戀已逐漸正向面對此一趨勢。隨著時代開放,對於女大男小的愛情,加上女性的教育水平及社會經濟地位提高,且現代男女皆有遲婚遲育的傾向,受到愈來愈多人抱以接受和祝福之態度,只是姐弟戀失敗案例,會被放大檢視;而許多高級知識份子如醫師、校長、經理等,低調守護平凡幸福姐弟戀,並不想大肆宣揚,實際上有好結果的,並不比男大女小的戀情來的少。

2009年,亞洲一家為單身男女安排約會的公司就姊弟戀議題,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地進行調查,發現三地接受姊弟戀的程度都很高。有香港婚姻介紹所指出,隨著社會風氣愈趨開放,年約27歲或以上的單身女性,多接受比自己年幼5歲以內的男士。該約會公司訪問了3地共600名年齡介乎26至40歲的單身男女,在女性受訪者方面,發現香港女性接受姊弟戀的程度為三地比例最高,達7成,其次是新加坡(6成)。男性方面,近6成新加坡男性接受比自己年長的女性,數字遠較2005年調查所得的4成為高,而近4成的馬來西亞男性接受姊弟戀。[3][4]

至2009年年底,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發現,台灣有近46萬對夫妻屬於「女大男小」類型。有近80%的單身男性願意和年紀較大的女性約會;若論及婚嫁,也有高達75%的男效能夠接受走進婚姻,年齡差別基本上是大兩歲以內。[5]

Remove ads

例子

成因

  1. 有些女性因為學習、工作或其他原因而錯過了擇偶的黃金年齡,轉而選擇比她年齡小的男性為對象。
  2. 現時不少女性經濟獨立,已經不需要依靠婚姻的保障去生存,選擇戀愛對象的自由度亦提高了,不一定要找年紀較大的男性供養和照顧自己。
  3. 社會日趨平等,越來越多女性接受與年紀比自己小的男性相戀,其中有少部份則是丈夫當家庭主夫料理家務,過「女主外,男主內」的生活。
  4. 女方在外表或心境上較實際的年齡輕,吸引較年幼的男性追求。
  5. 個人追求個人情感的精緻,追求個人生活的自在感受,而不在乎世俗的看法。
  6.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羅志華沒任何可靠證據的猜測認為,姊弟戀可能與父親缺乏失調症有關,父親經常不在家,在這種環境成長的男孩會較為女性化,喜歡依賴別人,與女性性格相似;女孩天性會較愛照顧人、做決定及負責任。此想法的產生,與父權社會背景有關。醫師及當事人,則認為此說法與實際情形偏離甚遠。

社會壓力

諮商心理師于東輝分析,姊弟戀雖然日漸普及,可是成功例子尚不多,「大約只有20%能修成正果」,原因是雙方親友及社會給了戀人太多壓力。他認為,這種由女性主導的感情,女性會扮演媽媽的角色,情感也相對地單純和真摯。[23]

男方

一般女方比男方大幾年或以上,男方或許須要承受和衝破一定的心理壓力,才能有勇氣與女方步進禮堂;這種壓力與女方的年齡大小成正比例。不管來自世俗的眼光,還是男方本人的思維,都有可能成為一定阻力。

女方

部分女性或許須要承受男家的壓力,例如要她們儘早生產,以免成為高齡產婦。或者是男方家人思想較為保守,不接受比自己兒子大的女子作媳婦,在婚前後都對她處處刁難。

以姊弟戀為題材的作品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