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始蛇頸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始蛇頸龍(屬名:Eoplesiosaurus)是原始蛇頸龍亞目已滅絕的一個屬,生存於早侏羅世時期(最可能為赫塘階最早期)的英國。屬下包含單一物種古老始蛇頸龍(E. antiquior)。[1]
Remove ads
發現

始蛇頸龍僅所知於正模標本TTNCM 8348,是一副關節連接的完整顱後骨骼。標本呈三維狀態保存,同時還保留了一些胃石。其收集於薩默塞特郡沃切特下里阿斯群藍里阿斯組的前平圓裸菊石層(Pre-Planorbis beds)中。這些層段貌似位於平圓裸菊石(Psiloceras planorbis)首次出現的地層以下,故很可能屬於距今1.996至1.98億年赫塘階最早期緊挨三疊紀–侏羅紀邊界的提氏裸菊石時間帶(P. tilmanni Chronozone)。斯特里特發現的蛇頸龍類化石(如阿瓦隆泳龍和海洋龍)或沃徹特地區等准同生地層發現的化石,均代表已知最早出現的蛇頸龍目。因此始蛇頸龍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蛇頸龍目,也是最古老的蛇頸龍亞目之一。[1]
始蛇頸龍由羅格·本森(Roger B. J. Benson)、馬克·埃文斯(Mark Evans)與派屈克·德魯肯米勒(Patrick S. Druckenmiller)於2012年首次描述並命名,模式種是古老始蛇頸龍(Eoplesiosaurus antiquior)。屬名取自古希臘語Eo(黎明)及蛇頸龍屬,指其成比例延長的頸部亦出現於蛇頸龍身上。種名在拉丁語中意為「更古老的」,既指標本地質年齡古老,又致敬亨利·德·拉·貝歇(Henry De la Beche)1830年所作水彩畫《往昔的多塞特沿岸》(Duria Antiquior,意為「更古老的多塞特郡」),其中描繪了包括蛇頸龍目及魚龍目在內的早侏羅世動物群。[1]
Remove ads
描述
分類
本森等人(2012年)進行的一項系統發育分析發現本屬是已知最原始的蛇頸龍亞目。以下顯示始蛇頸龍在其他蛇頸龍類中系統發育位置的分支圖遵循本森等人(2012年)的研究:[1]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
| ||||||||||||||||||||||||||||||||||||
參見
- 蛇頸龍類研究歷史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