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姚道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姚道和(5世紀?—479年),字敬邕劉宋將領,後秦皇帝姚興的孫子。

他的父親姚萬壽,曾任後秦鎮東大將軍,後來歸降宋武帝劉裕,最終官至散騎侍郎。姚道和最初以劉駿安北將軍府行佐的身份入仕,家族世代有名望,他也讀過不少經史典籍。姚道和常欺騙他人說:「我的祖父是天子,父親是天子,我自己也曾做過皇太子。」義嘉之亂時,右軍將軍蕭道成、射聲校尉姚道和率領上千艘戰船出征,船隻遍布江河。宋明帝劉彧因四郡叛亂平定,留下吳喜統領全景文、沈懷明、劉亮、孫超之、壽寂之等人向東平定會稽;派遣蕭道成、張永、姚道和、杜幼文、垣恭祖、張靈符向北征討;又令王穆之、頓生、江方興向南討伐。元徽年間,姚道和任游擊將軍,跟隨蕭道成在新亭擊敗桂陽王劉休范叛軍,因功升任撫軍司馬。元徽三年(475年)十二月乙丑日,朝廷任命冠軍將軍姚道和為持節、督司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司州刺史,兼任義陽太守,封范陽縣侯[1]。後廢帝劉昱被殺後,順帝劉准即位,沈攸之派遣使者邀約雍州刺史張敬兒、梁州刺史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內史王文和等人共同謀反。張敬兒、王文和斬殺使者,快馬奏報朝廷;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則持觀望態度,擁兵自重、懷有二心,暗中與沈攸之呼應。升明元年(477年)十二月,豫州刺史劉懷珍、雍州刺史張敬兒、廣州刺史陳顯達一同起兵討伐沈攸之。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叛亂被平定,司州刺史姚道和因心懷二心被徵召入朝,朝廷任命周盤龍督司州軍事、擔任司州刺史,保留其假節、將軍頭銜不變。此前,姚道和沒有斬殺沈攸之的使者,還暗中命令隨郡太守劉道宗撤兵;等到沈攸之圍攻郢州時,他又派兵駐守堇城支援郢州。叛亂平定後,姚道和按慣例獲得爵位賞賜,張敬兒將他的所作所為全部上奏朝廷。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下令有關部門彈劾姚道和的罪行,將其誅殺。姚道和生性多疑怯懦、缺乏決斷,最終因此喪命[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