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姜瑩

中國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姜瑩中國音樂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碩士。曾任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作有中國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又見國樂》、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等作品。

生平

姜瑩是八零後[1],自7歲起學習琵琶,16歲起學習作曲。後來進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該院教授徐孟東[2],2010年獲作曲碩士學位。畢業後,於同年進入上海民族樂團工作。2013年,改到中央民族樂團工作,擔任駐團作曲;2018年改調中國交響樂團[3][4]

作品

姜瑩的主要作品有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又見國樂》,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交響詩《生命的禮讚》,交響序曲《艱難與輝煌》等。[3][4]

《絲綢之路》

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完成於2010年10月底,原本曲名是《庫姆塔格》,得名於東突厥斯坦一帶的庫姆塔格沙漠[5]該曲旋律是由同作者創作的室內樂作品《絲路》及《敦煌新語》擷取而來。[6][7]

依照曲式,可大致將該曲分為四大段落:1-14 小節的散板、15-84 小節的 4/4 拍的中板、85 至 233小節 Bpm 80 逐漸加快及 234-246 結尾的急板。[6]在配器上,主旋律以曲笛嗩吶琵琶板胡演奏為主,引入貼膠布的新笛,並使用新疆手鼓和聲上,該曲使用到和聲小調、弗里幾亞調式英語Phrygian dominant scale以及阿拉伯地區的調式,具有當地色彩。[6]

《絲綢之路》相當受歡迎,是世界各地中樂團爭相演出的經典之作。[3][4]

《印象國樂》、《又見國樂》

《印象國樂》、《又見國樂》這兩部樂劇是2013年姜瑩加入中央民族樂團後,與導演王潮歌合作推出的大型民族樂劇,由姜瑩作、編曲。他們在中樂團的基礎上加入服裝設計、舞台燈光及對白等元素,團員在樂曲中扮演角色,形成故事線。兩劇已在中國巡演上百場。[3][4][8]

其中,《印象國樂》也是一部組曲的名稱,是《印象國樂》裡三首樂曲所組成,分別為第一樂章〈小鳥樂〉、第二樂章〈前世今生〉和第三樂章〈大曲〉。[8]《印象國樂》〈大曲〉相當受歡迎,也是世界各地中樂團爭相演出的經典之作。[3][4]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是世界上第一部中國民族器樂劇,開創了「民族器樂劇」這一劇種。本作品創作前後歷時二年,是中國文化部、財政部2017立項的重點新創劇目,由姜瑩擔任作曲、編劇和總導演。[1][3][4][9]

榮譽

姜瑩的作品曾多次獲獎,如中國國家政府作曲最高獎項文華獎「第十八屆全國音樂作品比賽」一等獎、中國文化部藝術司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舉辦的「新繹杯」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樂作品金獎、中國文化部青年作曲家獎等。[3][4]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