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廉·坦普爾·霍納迪
美国动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1854—193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廉·坦普爾·霍納迪(William Temple Hornaday;1854年12月1日—1937年3月6日)是一名美國動物學家和自然保護主義者。他曾擔任紐約動物園(即今天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第一任園長,是美國早期野生動物保護運動的先驅。
生平
霍納迪出生於印第安納州的雅芳,曾在奧斯卡盧薩學院(Oskaloosa College)、愛荷華州立農業學院(現愛荷華州立大學)和歐洲接受教育。

在羅切斯特的自然科學研究所(Natural Science Establishment)擔任一段時間動物標本剝製師後,他在印度和錫蘭花了一年半(1877年至1878年)收集標本。1878年5月,他到達東南亞,在婆羅洲的馬來亞和砂拉越旅行。他的旅行啟發了他的第一本出版物《叢林中的兩年》 (Two Years in the Jungle,1885年)。1882年,他被任命為史密森尼學會的首席標本剝製師,1890年辭職。
在國家博物館,霍納迪的任務是清點博物館收藏的少量美洲野牛標本。他還通過寫信給美國西部和加拿大的牧場主、獵人、軍官和動物園管理員對野牛數量進行了調查[1]。霍納迪估計在1867年美國西部大約有1500萬頭野牛,但當時已經大幅減少。在寫給史密森尼學會上司喬治·布朗·古德的一封信中,霍納迪報告說:「在美國,大水牛群的消亡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 [2]
1886年,霍納迪向西來到蒙大拿州的馬瑟爾謝爾河地區,那裡有倖存的野生美洲野牛群。他的任務是為史密森尼學會收藏該地區的標本,以便後人還能知道水牛的樣子。[3]
霍納迪製作的水牛標本一直展出到1950年代,後史密森尼學會將這些標本送到蒙大拿州保存,但旋即被人遺忘。它們於1996年被重新發現、修復並在蒙大拿州本頓堡的北部大平原博物館(Museum of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展出。[4]
親身體會物種滅絕促使他成為了一名自然保護主義者。除了收集的標本外,他帶回一些活體動物,這構成了他在史密森尼博物館創建的活體動物部(Department of Living Animals)的核心,後者也就是國家動物園的前身,而霍納迪在國家動物園本身的建立中也發揮了作用。霍納迪是國家動物園的第一任園長,但在與史密森尼學會的塞繆爾·蘭利發生衝突後不久就辭職而去。[5]
Remove ads
布朗克斯動物園

1896年,新成立的紐約動物學會(今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邀請霍納迪出山[6],他也在布朗克斯動物園選址以及早期展覽的設計中發揮了主導作用[7]。他擔任園長、總策展和哺乳動物館策展的三重角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園之一,很多策展和推廣思路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7]。1926年,霍納迪退休。
1906年9月,剛果的俾格米人奧塔·本加(Ota Benga)在布朗克斯動物園的猴舍展出。他用弓箭射擊目標、編織麻繩並與猩猩搏鬥。雖然,據《紐約時報》報道,當時「很少有人對人類在籠子裡和猴子為伴的景象表示反對」,但該市的黑人教士卻大為反感,認為這是黑人沒被當做人來對待。[8]
紐約市長小喬治·B·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 Jr.)拒絕接見那些反對的神職人員,這得到霍納迪的稱讚,他寫信給市長說:「當書寫動物園的歷史時,這件事將成為它最有趣的一段。」 [8]
隨著問題繼續發酵,霍納迪仍然毫無歉意,堅稱他唯一的目的是進行「民族學展覽」(ethnological exhibit)。他說他和紐約動物學會的秘書麥迪遜·格蘭特認為社會不應該由黑人教士支配。[8]
儘管如此,霍納迪兩天就停止了展覽。9月8日星期一,本加出現在動物園的人群中[8]。1916年,當他返回剛果的行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推遲時,本加自殺身亡。
遺產
霍納迪的奴隸使得美洲野牛最終免於滅絕。19世紀末,在西奧多·羅斯福的支持下,他開始籌劃一個保護野牛的協會。多年後,作為布朗克斯動物園園長,霍納迪開始買下野牛飼養。到1903年,動物園已經在10英畝的土地上飼養了40頭野牛[9]。1905年,美國野牛學會(American Bison Society)在布朗克斯動物園獅子館的一次會議上成立[10] 。當1905年美國創建第一個大型野生動物保護區——威奇托國家森林和野生動物保護區(Wichita National Forest and Game Preserve)時,霍納迪派遣了布朗克斯動物園的15個工作人員以協助保護區重新引入野牛。他親自挑選了放生地點和動物個體[11]。到1919年,在美國野牛學會的努力下,美國已經有了九個野牛群[12]。
霍納迪一生出版了近兩打書籍和數百篇關於呼籲保護動物的文章,經常將保護動物描述為一種道德義務。1913年他的暢銷書《我們正在消失的野生動物:其滅絕和保護》(Our Vanishing Wildlife: Its Extermination and Preservation)出版並分發給每一位國會議員[13]。
他一直在為多項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確立遊說國會。1913年,他建立了永久野生動物保護基金(Permanent Wild Life Protection Fund)[14]。1915年《美國博物館雜誌》(American Museum Journal)稱:霍納迪「開展並成功實施了比美國任何其他人都多的野生動物保護運動」。[15]
Remove ads
霍納迪對童軍活動,尤其是美國童子軍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信仰和著作是美國童子軍的重要組成部分[16]。野生動物保護獎(Wildlife Protection Medal) 由他於1915年創立,在他於1938年去世後,該獎項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2020年10月,美國童子軍以霍納迪涉嫌種族主義為由將他的名字抹除。
個人生活
1879年,霍納迪與約瑟芬·張伯倫(Josephine Chamberlain)結婚,育有一個女兒海倫。霍納迪在康乃狄克州斯坦福去世,並被安葬在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的普特南公墓[17]。他的外孫坦普爾·菲爾丁(Temple Fielding)成為了一名旅行作家[18]。
在他去世一年後,即1938年,在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的建議下,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黃石國家公園阿布薩羅卡嶺的霍納迪山[1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