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廉·魏摩蘭
美国陆军上将,1964年至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任驻越美军最高指挥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廉·蔡爾茲·魏摩蘭(英語:William Childs Westmoreland,1914年3月26日—2005年7月18日),美國陸軍上將,1964年至1968年越南戰爭期間任駐越美軍最高指揮官,隨後又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任內成功將美國陸軍由徵兵制轉型為募兵制。




魏摩蘭將軍對越共和北越軍隊採取了減員戰略,試圖耗盡他們的人力和補給。他還利用了美國在砲兵和空中力量方面的優勢,無論是在戰術對抗中還是在對北越進行戰略轟炸中。公眾對戰爭的支持最終減少了,特別是在1968年溪山戰役和春節攻勢之後。當他被重新任命為陸軍參謀長時,美國在越南的軍隊人數達到了535,000人的高峰。魏摩蘭將軍的戰略最終在政治上失敗了。不斷增長的美國傷亡和徵兵削弱了美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持,而非戰鬥人員的大規模傷亡削弱了南越的支持。這也未能削弱北越的戰鬥意志,但南越政府至軍隊則有一個很大程度上不受魏摩蘭將軍控制的作戰失敗因素——從未成功建立足夠合法性的規定來平息對南越軍隊對越共的叛逃。
Remove ads
生平
1914年,魏摩蘭出生於一個南卡羅來納的商人家庭,父母分別從事當地的銀行業和紡織業,1936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參加過二戰和韓戰。
1936年,魏摩蘭從西點軍校畢業後,成為一名砲兵少尉軍官,並在西爾堡的第18野戰砲兵部隊服役,1939年,他晉升為中尉,之後他在夏威夷斯科菲爾德兵營的第8野戰砲兵團擔任連長和營參謀。
二戰期間,魏摩蘭在突尼斯、西西里島、法國和德國與第9步兵師第34野戰砲兵營作戰;他在突尼斯和西西里指揮第34營。他在戰時達到臨時上校軍銜,1944年10月13日被任命為第9步兵師參謀長。
戰後,魏摩蘭上校於1946年在喬治亞州本寧堡的陸軍空降學校完成了傘兵訓練。
1952年7月至1953年10月,魏摩蘭上校在日本和韓國指揮第187空降團級戰鬥隊並晉升准將,1953年10月返回美國本土後,魏摩蘭擔任參一(G-1)副助理參謀長,負責陸軍參謀人員的人力控制,直至1955年。 1955年晉升為少將,是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1960年任西點軍校校長。

1964年任越戰美軍總司令並晉升為四星上將,美陸軍在其任內開始大量使用直升機運載士兵深入森林。1968年經總統林登·詹森總統召回國任陸軍總參謀長,於1972年退役,退役後試圖從政。1974年參加南卡羅來納州州長競選,但是沒有成功,1976年出版了自傳《一個戰士的報告》,他曾表示:「很少人有我這麼長的戰地指揮經驗。他們把我派到那裡,然後又忘了我。我總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超過14小時。我沒有遺憾,不需要道歉,我盡了最大努力。」
根據美國政府解密的文件顯示,越戰時期魏摩蘭將軍曾於1968年計劃將核彈由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Andersen Air Force Base)經由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ir Base)空運至南越,預備用來轟炸北越。但計劃被當時美國總統詹森獲知後,立即下令終止行動,主要原因是擔心中國可能像韓戰一樣全面參戰,導致戰事失控成為更大規模的國際衝突,在美軍於越南溪生戰役前夕,計劃運送核彈至南越做為扭轉戰局的準備。此一代號為「擊碎下顎」(Fracture Jaw) 的行動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核准下進行,預備在通知北越後隨即進行核彈轟炸。
1968年6月,魏摩蘭被林登·詹森總統任命接替哈羅德·約翰遜將軍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春節攻勢後不久,宣布克雷頓·艾布蘭將軍將接替威魏摩蘭擔任駐越美軍指揮官。儘管該決定是在1967年底做出的,但媒體普遍認為這是對被共產黨襲擊措手不及的懲罰。
威廉·魏摩蘭上將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時,於1970年7月16日至19日訪問台灣,並獲得時任參謀總長賴名湯頒授二等雲麾勳章。

魏摩蘭將軍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任期於1972年6月30日結束。他被尼克森總統任命為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但魏摩蘭拒絕了,選擇於1972年6月30日退休[1]。

由於越南戰爭期間魏摩蘭時常吹噓美軍「戰果」,被國內反戰者視為「戰爭販子」、「危險將軍」,其畫像時常當眾燒毀。但他本人一直堅持認為美國沒有輸掉戰爭。1982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拍攝「無數的敵人——越南騙局」的戰爭記錄片,魏摩蘭將其告上法院,索賠1.2億美元,最後庭外和解。2005年7月18日晚間在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一處老人退休之家中去世[2][3]。
Remove ads
勳章
![]() |
![]() |
![]() |
![]() |
![]() |
![]() ![]() ![]() ![]() |
Army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 with three bronze 陸軍傑出服役勳章[4] |
![]() ![]() ![]() |
功績軍團 |
![]() |
銅星獎章 |
航空勳章 | |
![]() |
陸軍總統單位引文 |
美國國防服役紀念章 with one bronze service star | |
![]() |
美國戰役獎章 |
![]() ![]() ![]() ![]() |
歐洲-非洲-中東戰役勳章 with seven service stars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勳章 |
![]() |
Army of Occupation Medal with 德國佔領軍勳章 |
國防部勳章 with oak leaf cluster | |
![]() ![]() ![]() |
韓國服役獎章 with two 3⁄16" bronze stars |
![]() ![]() ![]() |
越南服役獎章 with six 3⁄16" bronze stars |
國外獎項
![]() |
![]() |
![]() |
國家安全功績勳章 金牌 (韓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