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媒體實驗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媒體實驗室(又稱為新媒體實驗室、媒體藝術實驗室、媒體研究實驗室)是一個用來描述關注於新媒體,資訊時代里的數碼文化和技術的跨學科組織,聯合集團或者創客空間。
定義的討論
媒體實驗室的定義被廣泛討論,也是公眾話題。這個詞彙可以來描述一個創客空間,一種文化機構或者是一個社群,亦或是一種工作方式,其中協作和 實驗起了關鍵作用。媒體實驗室通常:
History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1年6月1日) |
1985年由Nicholas Negroponte成立了MIT媒體實驗室而取名叫做"媒體實驗室",它是出自建築機械集團-一個在MIT的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致力於學習人機互動的研究機構。[1]
活動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1年6月1日) |
在媒體實驗室有不同的活動:、藝術形式的研究開發,創意製作,知識分享和交流,教育計劃,工作坊,動手愛好者,實驗,文化冥想等。
媒體實驗室的分類
媒體實驗室最容易按它們被資助的方式來分類:
- 大學實驗室
- 公眾資助
- 私人募捐
- 草根自創
媒體實驗室
- Fab lab
- 黑客空間
- 突發實驗室(臨時創客空間或者項目空間)
- 側重媒體藝術的自發藝術
社會政治影響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1年6月1日) |
許多人為了社會和政治上變革,被激勵著使用科技工具。
媒體實驗室在社會上去理解教育,文化,交流,甚至是政治參與等起了重要角色。
相關詞彙
工作態度:artistic research - creative technologies - DIWO - DIY - DIY culture - experimentation - interdisciplinary
活動範圍:數字藝術 - 數字文化 - 人機互動 - 交互 - 網際網路 - 媒體藝術 - 新媒體藝術
工具,概念:創作共用 - F/LOSS - FLOSS Manuals - 自由文化 - 內容開放 - 開源硬體 - 開源 - 公有領域
關聯項目
- Fab lab
- Bricolabs
- 黑客空間
參照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