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媒體影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媒體研究、大眾傳播、媒介心理學、傳播理論、政治傳播與社會學等領域中,媒體影響與媒體效應是探討大眾媒體及媒體文化對個體或受眾的思想、態度與行為所產生作用的重要議題。無論通過文字、電視還是口頭傳播等形式,大眾媒體都能觸及廣泛的受眾。大眾傳媒在塑造流行文化中的作用,是文化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1]
所謂「媒體影響」,是指媒介訊息所施加的實際作用力,這種作用可能導致受眾或個體信念的改變,或是原有信念的強化[2]。媒介訊息能否對受眾產生影響,取決於諸多因素,包括受眾的人口統計特徵與心理特性等。其影響可能是積極或消極的,突發或漸進的,短暫或持久的。並非所有影響都會引發改變,有些媒介訊息只是鞏固了既有信念。研究者通常通過觀察受眾在接觸媒介後的認知、信念體系與態度變化,以及其情緒、生理與行為反應,來分析媒介效應。
大眾傳媒的影響(或稱「媒介效應」)廣泛滲透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從投票行為[3]到對暴力的認知[4][5],從科學家的公眾形象[6]到人們對他人意見的理解[7]。隨著傳播媒介的發展,大眾傳媒的整體影響力在不斷變化,並將持續演進[8]。在新媒介環境中,人們同時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信息的消費者,又是信息的創造者。我們不僅通過新媒介獲取資訊,也藉助其平台將信息傳播至更廣泛的受眾[9][10][11]。
此外,媒介對兒童心理與社會發展的影響尤為深遠。因此,醫生應當與家長討論孩子接觸媒體的情況,並就不同年齡階段適宜的媒介使用(包括電視、廣播、音樂、電子遊戲與網際網路等)提供科學指導。[12]
關於媒介及其效應的學術研究已相當豐富。布萊恩特(Bryant)與齊爾曼(Zillmann)將「媒介效應」定義為「通過大眾媒體傳播所引發的社會、文化與心理影響」[13]。珀西(Perse)指出,媒介效應研究者關注的是「如何控制、強化或減輕大眾傳媒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14]。朗(Lang)認為,媒介效應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何種內容、通過何種媒介、在何種情境下,會對何種人群產生影響」[15]。而麥克盧漢(McLuhan)則在其「媒介生態學」理論中提出著名論斷:「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16]。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