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孟尼利克二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尼利克二世
Remove ads

孟尼利克二世阿姆哈拉語ዳግማዊ ምኒልክ拉丁化dagmawi mənilək,1844年8月17日—1913年12月12日),另有譯曼涅里克二世,紹瓦國王,衣索比亞皇帝(1889年—1913年)。衣索比亞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將國土擴張到接近現代的邊界,並成功擊退義大利入侵,及實行現代化改革。

快速預覽 孟尼利克二世, 衣索比亞皇帝 ...
Remove ads

早年生涯

孟尼利克二世於1844年8月17日生於紹阿邦英語Shewa安科伯英語Angolalla Tera,是紹阿王子海爾·梅萊科特英語Haile Melekot的長子[1]:67,而據研究衣索比亞的學者哈羅德·馬庫斯(Harold G. Marcus)與克里斯·普勞蒂(Chris Prouty)考證,孟尼利克的生母是一名與梅萊科特王子共寢的宮女,她的名字是埃吉加耶胡(Ejigayehu),在出生時,梅萊科特起初拒絕承認他,但孟尼利克的祖母貝札比什英語Bezabish卻出面干預,令他在王室內取得了合法地位[2]:17[3],在出生40天後,他接受了衣索比亞正統合性教會的洗禮,並得名薩勒·馬里亞姆[4]:81[5],而其身為紹阿王的祖父薩勒·塞拉西英語Sahle Selassie則給他取名為孟尼利克,這個名字預示著衣索比亞帝國將在他輝煌的統治時期重建[2]:16,孟尼利克在王室中享有受人尊敬的地位,並開始接受傳統的教會教育[4]:82[6]:132。1847年,薩勒·塞拉西英語Sahle Selassie逝世,孟尼利克的父親海爾·梅萊科特英語Haile Melekot成為紹阿王[7]:19

自1769年開始,衣索比亞有紹阿、阿姆哈拉、提格雷、戈賈姆等多個公國並立,他們擁兵自立、相互征戰[8]:45。1855年衣索比亞皇帝特沃德羅斯二世率軍進攻紹阿王國,試圖消滅後者,在衣索比亞高原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孟尼利克之父海爾·梅萊科特英語Haile Melekot在與前者的戰爭中陣亡,11歲的孟尼利克國破被俘,並與母親一同被特沃德羅斯二世送往馬格達拉軟禁[1]:67,不過,特沃德羅斯二世與屬下們卻給他很高的待遇,讓他和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學習[2]:23[9],除了《聖經》課程外,他還學習了軍事戰略和騎術課程,又接近帝國權力階層,為皇帝出謀劃策,獲得了政治經驗[2]:23,特沃德羅斯還將自己的女兒阿里塔什許配給他[10]:293

Remove ads

返回紹瓦

孟尼利克被軟禁後,一直希望返回紹阿,但因為特沃德羅斯二世控制整個帝國,他並沒有付諸實踐。另一方面,在紹阿,特沃德羅斯二世任命孟尼利克的叔父海爾·米凱爾為紹阿的總督,日後又改任命阿托·貝扎貝赫管理紹瓦[2]:23[7]:21。1864年,特沃德羅斯二世的影響力減弱,他對自稱紹阿王的貝扎貝赫的懲罰性遠征失敗了,此外,他父親海梅萊科特的支持者呼籲他離開馬格達拉,儘快回國;然而,一些宮廷成員發現了端倪,並報告了特沃德羅斯二世,由於信任孟尼利克,皇帝沒有採取任何具體行動[2]:24[11]

1865年7月1日半夜,21歲的孟尼利克和追隨者穿過馬格達拉和韋洛之間的峽谷,逃離了軟禁他的堡壘。出發之際,孟尼利克命人向特沃德羅斯二世的敵人、韋洛的沃爾奇圖王后捎去如下口信:「我到了。請派人來迎接我隨後,韋洛女王沃爾奇圖收留了孟尼利克,而為了報復沃爾奇圖,特沃德羅斯二世下令處死了沃爾奇圖在馬格達拉為人質的兒子[12]:102。與此同時,特沃德羅斯二世也開始四處征討,試圖維繫自己的權威,鎮壓提格雷及貢德爾因饑荒引發的叛亂,又濫殺無辜,導致許多士兵離開特沃德羅斯,加入孟尼利克的隊伍,但韋洛女王認為孟尼利克在當地沒有利用價值,但如果把他送回紹阿,他就會成為自己重要的盟友,於是便決定派兵護送孟尼利克回到紹瓦[2]:25

1866年8月,孟尼利克率領他的部隊抵達紹阿東部,並自稱紹阿王。當時,坐鎮紹阿的阿托·貝扎貝赫試圖與沃爾奇圖結盟,並試圖將孟尼利克交給特沃德羅斯二世處置[2]:25,之後,孟尼利克與貝扎貝赫兩派人馬在格韋特(Qewet)爆發了戰爭[13]:97,貝扎貝赫部隊內不少士兵倒戈加入了孟尼利克的部隊,孟尼利克因此大勝,在此次戰爭中,孟尼利克繳獲了1,000支火槍,此外還在克伯拉特阿姆巴(Kebrat Amba)繳獲了1,000支火器和3門大炮[2]:26,當孟尼利克抵達紹阿的安科貝爾時,在地神職人員與民眾夾道歡迎他的回歸[14]。另一方面,貝扎貝赫逃亡至阿姆巴阿弗加拉(Amba Afqara),並請求孟尼利克的赦免,最終,孟尼利克接納了他的請求,並將阿巴莫蒂(Abba Motti)的封地送給他[12]:104

1876年,孟尼利克就開始與義大利人秘密接頭,設法購買意式現代化軍備,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以伺機奪取皇帝寶座。義大利政府利用孟尼利克之野心,秘密助其謀反推翻埃塞皇帝,在衣索比亞國內實施分化拉攏策反,從而實現義大利在東非的殖民擴張。1887年,孟尼利克與義大利簽定了《中立協定》,規定在義大利與衣索比亞皇帝的戰爭中,孟尼利克保持中立;作為報答,義大利人送給孟尼利克5000支步槍。1889年約翰尼斯四世死後,孟尼利克渴望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他先後將阿魯西(Arsi Oromo)、哈勒爾(Harar)、高浸(Gojjam)、克法(Kaffa)和另外幾個衣索比亞南部的小王國併入自己的版圖。到1889年,孟尼利克已經成為衣索比亞最強而有力的人物,終於1889年登基即位,取得了期待已久的皇冠。孟尼利克二世的軍隊還在歐洲武器的支持下征服了索馬利亞人占多數的歐加登

1889年5月2日,他與義大利人締結了《武恰萊條約英語Treaty of Wuchale》。該條約有兩個文本,分別是義大利文本與阿姆哈拉文本。義大利特使安東利(Antonlli)首先用義大利文起草,一個不懂義大利文的衣索比亞人格拉茲馬奇·約瑟夫(Grazmach Yoseph)把該條約「翻譯」成阿姆哈拉文。孟尼利克皇帝在阿姆哈拉文本上簽字。後來發現,在條約的第十七條,兩個文本有嚴重分歧。義大利文本的第十七條規定:由義大利負責衣索比亞對歐洲各國的外交事務;而阿姆哈拉文本的第十七條是這樣寫的:米尼力克皇帝在處理外交事務時,可以讓義大利參與調解。義大利由此援引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於1889年10月通知歐洲列強衣索比亞為義大利的保護國,並於1890年1月1日根據《武恰萊條約》宣布厄利垂亞為義大利殖民地,這也是義大利在非洲的第一塊殖民地。

Thumb
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帝國)在1891年的地圖中,顯示了阿杜瓦戰役之前的邊界

孟尼利克皇帝默認了義大利吞併厄利垂亞的舉動,因為這符合《武恰萊條約》的兩個文本,但他堅決不接受衣索比亞成為義大利的保護國。於是,孟尼利克皇帝寫信給歐洲列強,信中強調衣索比亞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並非義大利的保護國。歐洲列強退回了他的信,並指出衣索比亞的對外事務必須通過義大利處理。孟尼利克的各種努力失敗後,最終於1893年2月單方面宣布廢除《武恰萊條約》。

義大利先後實施賄賂與分化策反的政策均未能奏效。1895年,義大利政府任命厄利垂亞總督歐雷斯特·巴拉鐵里將軍為侵略軍總司令,出兵衣索比亞。1896年3月1日意軍在阿杜瓦戰役中慘遭敗北後,義大利最終被逼與衣索比亞簽訂取消《武恰萊條約》的協定及承認衣索比亞的全面獨立主權。此後,孟尼利克極力改革內政,實施現代化教育,建設電報電話系統,修築從吉布地至阿迪斯阿貝巴的鐵路[1]:71

1906年,三國擅自簽訂了在衣索比亞劃分勢力範圍的瓜分協定。儘管孟尼利克二世終其一生鞠躬盡瘁,捭闔縱橫於各大歐陸列強之間,誓死捍衛祖國獨立主權,但他晚年體弱多病,1908年又因中風而全身癱瘓,無力遏制列強在衣索比亞的擴張。1913年12月,孟尼利克二世在深宮勾心鬥角的政爭權鬥中病逝。

Remove ads

圖庫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