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寧德天后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宁德天后宫map
Remove ads

寧德天后宮,俗稱寧德媽祖廟,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蕉南街道福山街47號的一座清代古建築[1],由當地信眾為供奉媽祖而建立。該天后宮的偏殿為寧德市蕉城區博物館所在地,並作為1937年福建省政府中共閩東特委和談地,而在1980年11月11日以國共和談舊址的名義入選首批寧德縣文物保護單位[2];2009年11月16日,寧德天后宮入選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3]

快速預覽 寧德天后宮,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Remove ads

歷史

寧德天后宮始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咸豐元年(1851年)重建大殿。民國26年(1937年)8月,中共閩東特委與福建省政府在天后宮偏殿進行兩次談判,最終達成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的協議[3]民國末期,天后宮由於年久失修而被關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后宮被作為糧倉使用,部分建築遭改建,文化大革命期間,門樓、戲台等構造遭破壞,拜亭被改建為倉庫,僅餘正殿、偏殿和後殿存世。[2][4]

1980年11月,寧德縣人民政府以「國共和談舊址」的名義將天后宮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代,寧德市博物館(今蕉城區博物館)對天后宮部分建築進行了修繕。1988年2月,寧德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天后宮偏殿闢為縣博物館,翌年,寧德市(縣級)博物館得到寧德市編制委員會的同意而正式成立,1999年5月起對外不定期開放。2000年,隨著寧德市撤市設區,博物館隨之更名為蕉城區博物館。[4]

2004年3月,蕉城區文化和體育局在天后宮設立「寧德媽祖文化研究會」,負責天后宮的開發、管理和保護工作,天后宮逐步對外開放,並吸引民資參與建設。2009年,天后宮偏殿修復工作完成,並作為蕉城區博物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同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寧德天后宮納入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4]

Remove ads

建築

寧德天后宮整體占地2400多平方公尺,坐東北朝西南,有門樓、戲台、拜亭、正殿、後殿和偏殿等結構,其中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穿斗、抬梁式磚木構架,硬山頂,高約11.5公尺,殿內有咸豐元年建造的鏤空青石龍柱4根,浮雕花崗岩鳳柱2根。天后宮左後側10公尺處有建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修繕於光緒元年(1875年)的附屬文物碧泉井,為蕉城區四大古井之一。[2][3][4]

偏殿為蕉城區博物館的展廳,展覽面積400平方公尺,藏品總數772件(套),其中珍貴文物(國家一級、二級、三級文物)共40件(套),內有4個陳列展覽[5],展廳前半部分展有撰寫余復生平的牌坊,崔世召墓前的石馬,閩東國共第二、三次和談舊址等展品,展館四周展有展示蕉城民俗的實物用具,展廳後半部分的天井內則展有蕉城區境內發現的各式各樣的石碑,其中歷史最早者可追溯到南宋紹興三十年(1161年)。[6][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