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妮·呂利耶

法国物理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妮·吕利耶
Remove ads

安妮·呂利耶(法語:Anne L'Huillier,1958年8月16日),法國物理學家瑞典隆德大學原子物理學教授。安妮率領著一個原秒物理學英語attosecond physics研究團隊,專門研究電子的實時運動,以此來理解原子層面的化學反應[1]。2003年,她的研究團隊創下了雷射脈衝的最短紀錄,為170原秒[2]。2023年,安妮與皮埃爾·阿戈斯蒂尼費倫茨·克勞斯共同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3],也是繼安德烈婭·蓋茲後第五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得主。

快速預覽 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 出生 ...
Remove ads

經歷

1958年生於法國巴黎。安妮·呂利耶最初在豐特奈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Fontenay-aux-Roses 現 里昂高等師範學院)取得理論物理學數學理學碩士學位[4][5][6],之後在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巴黎-薩克雷大學設立的薩克雷核研究中心進行實驗物理學博士研究,被索邦大學授予博士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高強度雷射場中的多重電離現象[7]。隨後安妮在瑞典哥德堡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展開博士後工作,1986年被聘為薩克雷核研究中心的永久員工。1992年,安妮來到隆德,在當地藉助歐洲第一套用於飛秒脈衝的鈦藍寶石固態雷射英語Ti-sapphire laser系統進行研究。1994年正式移居瑞典,1995年在隆德大學擔任講師,1997年升任教授[8]

榮譽獎項

安妮於2007年至2015年間擔任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委員[5],自2004年起擔任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9],2018年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同時也是美國物理學會光學學會的會士。此外還獲得巴黎第六大學耶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Remove ads

部分論文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