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壽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寿吉
Remove ads

安壽吉(안수길,1911年11月3日—1977年4月18日),韓國小說家。他生於咸鏡南道咸興市,是家中長子,小時候隨祖母生活,13歲時追隨住在間島的父親,1926年中學畢業後回到咸興接受高等教育。1929年11月曾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拘,後退學。1930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後中途輟學。1932年回間島教書,並開始文學創作。1935年結婚,同年創立了「北鄉會」文學組織。1936年起任《間島日報》(後被併入《滿鮮日報》)記者,1945年6月辭職回朝鮮。1946年起供職於《京鄉新聞》,並在政府擔任文化部次長(1946)、調查部長(1949),韓戰爆發後移居大邱市。1952年在釜山龍山高等學校任教,1959年任教於梨花女子大學。1960年被選為國際筆會韓國分會中央委員。[1]

快速預覽 安壽吉, 出生 ...
快速預覽 諺文, 漢字 ...

作於1955年的短篇《第三種類型的人》書寫戰爭時期的知識分子遭遇,表現了文化人的苦悶,為他贏得了亞洲自由文學獎[2]5卷長篇小說《北間島》(1959 - 1967)是安壽吉的代表作,書寫了間島朝鮮人移民李昌潤一家四代的生活歷程。這本書比他在殖民時期的作品更加大膽的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惡行,描寫了洪範圖金佐鎮等人的民族主義鬥爭,對抗日戰爭後期共產黨的鬥爭也有所著墨。安壽吉的其他重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北鄉譜》(1944)、《浮橋》(1959)、《通路》(1968)等。[3][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