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學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學朱
Remove ads

宋學朱(1594年—1639年),字用晦,號旭初[1]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雲南道監察御史。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清軍經居庸關入華北,宋學朱巡按山東,防守濟南,城破殉國。

快速預覽 宋學朱, 籍貫 ...

生平

宋學朱為長洲庠生,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應天鄉試第四十四名舉人,四年(1631年)辛未科二甲第八名進士。兵部觀政,授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管寶源局,著有《司鑄政略》。丁憂,服闋,起為禮部主事,升精膳司員外郎,十一年(1638年)改雲南道監察御史,為黨人所忌,同年冬,清軍經居庸關南下,宋學朱當時巡按山東,至章丘時,濟南告急,急馳前往,上疏求援,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檄山東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州不救。宋學朱自嘆必死,與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按察司副使周之訓翁鴻業、布政使司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守城[2],十二年(1639年)正月城陷,宋學朱偕周之訓力戰南門城上,殉國。濟南府知府苟好善、推官陸燦、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縣知縣韓承宣皆死[3][4]沈德潛著有《宋侍御傳》描述宋學朱等守禦濟南城事件[5]

身後

宋學朱戰歿後,長子宋德寬千里迢迢尋找遺體不得。朝廷亦因此未下恤典。弘光帝在南京即位,追贈大理寺卿。濟南士民為宋學朱及韓承宣共建有雙忠祠。康熙年間,入名宦祠[6]

蒲松齡著《聊齋誌異》卷十一《鬼隸》篇即以「濟南之屠」為原型。濟南城內原有的雙忠祠已湮沒,如今仍留有雙忠祠街雙忠泉以示紀念。宋學朱孫(宋宓子)宋廣業(字性存,號澄溪,1649-1719)於康熙年間任濟東道時,因母親管夫人(明末學者管志道曾孫女、管正傳妹)以孝著稱,即在雙忠泉附近挖設不匱泉以示孝敬,也因而形成「忠孝兩泉」佳話[7]

家族

來自蘇州長洲宋氏家族。曾祖宋純仁(字孝甫,號濂川,1518-1588)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舉人。祖父宋道明(字見吾,1544-1589)為南京國子監生。祖母為陸完孫女。父宋琦(原名宋如岡,字卿稚,號位宇,1571-1633)為宋道明長子,吳縣庠生長洲宋氏南宅支始祖。母朱氏。夫人為王憲和女。有三子五女:長子宋宓(原名宋德寬,改名宋德宸,再名宋宓)、次子宋德宜(出嗣長兄宋學周)及幼子宋德宏。三子以文著稱,為吳中「三宋」。崇禎年間官員宋學顯長洲宋氏北宅支從兄弟[8]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