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朝知蘇州平江府軍州府事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知蘇州軍州事
更多資訊 姓名, 散官 ...
| 姓名 | 散官 | 階官 | 貼職 | 上任時間 | 離任時間 | 離任原因 |
|---|---|---|---|---|---|---|
| 閻像 | 太平興國三年 (978年) |
|||||
| 梁周翰 | 五年 (980年) |
|||||
| 柴成務 | 八年 (983年) |
雍熙四年 (987年) 四月 |
任滿 | |||
| 宋璫 | 淳化二年 (991年) 八月 |
四年 (993年) |
卒 | |||
| 魏庠 | 諫議大夫 | 四年 (993年) 五月 |
是年 (993年) 十一月 |
知越州 | ||
| 陳省華 | 朝散大夫 | 吏部司員外郎 | 至道元年 (995年) |
|||
| 裴莊 | 朝奉郎 | 度支司郎中 | 咸平元年 (998年) |
|||
| 喬維嶽 | 咸平元年 (998年) |
徒知壽州 | ||||
| 張去華 | 二年 (999年) 四月 |
是年 (999年) 四月 |
以疾分司西京 | |||
| □仲華 | 四年 (1001年) |
五年 (1002年) 十一月 |
改知杭州 | |||
| 王贄 | 司封司員外郎 | 五年 (1002年) |
||||
| 梅詢 | 朝散大夫 | 太常寺丞 ↓ 飼部司員外郎 |
直集賢院 | 景德中 |
二年 (1005年) |
改兩浙路轉運副使 |
| 皇甫選 | 太常寺博士 | 景德中 |
二年 (1005年) 十月 |
|||
| 劉師道 | 三年 (1006年) |
徒知秀州 | ||||
| 曾致堯 | 吏部司員外郎 | 四年 (1007年) 八月 |
徒知揚州 | |||
| 黃震 | 承奉郎 | 太常寺博士 ↓ 屯田司員外郎 |
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 十一月 |
五年 (1012年) |
||
| 秦義 | 崇儀使 | 五年 (1012年) |
九年 (1016年) 四月 |
除提舉在京諸司庫務 | ||
| 方仲荀 | 屯田司員外郎 | 九年 (1016年) |
||||
| 梅詢 | 飼部司員外郎 ↓ 刑部司員外郎 |
九年 (1016年) |
天禧元年 (1017年) 三月 |
除陝西路轉運副使 | ||
| 陳靖 | 兵部司郎中 ↓ 吏部司員外郎 |
直史館 | 天禧元年 (1017年) 四月 |
|||
| 孫冕 | 太中大夫 | 禮部司郎中 | 直史館 | 天禧中 |
||
| 康孝基 | 朝奉大夫 | 都官司員外郎 ↓ 職方司員外郎 |
五年 (1021年) 四月 |
是年 (1021年) 十二月 |
移知福州 | |
| 李适 | 中散大夫 | 度支司郎中 | 五年 (1021年) 十月 |
天聖元年 (1023年) 正月 |
移知泉州 | |
| 葉參 | 朝散大夫 | 刑部司郎中 | 二年 (1024年) 六月 |
三年 (1025年) 七月 |
遷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 |
| 周寔 | 右諫議大夫 ↓ 給事中 |
三年 (1025年) □月 |
五年 (1027年) 五月 |
移知鳳翔府 | ||
| 盛度 | 五年 (1027年) □月 |
七年 (1029年) □月 |
權知審刑院 | |||
| 黃宗旦 | 工部司員外郎 | 直史館 | 七年 (1029年) □月 |
|||
| 王鬷 | 七年 (1029年) 四月 |
九年 (1031年) 閏十月 |
除三司鹽鐵副使 | |||
| 朱異 | 給事中 | 集賢院學士 | 明道元年 (1032年) 二月 |
是年 (1032年) 八月 |
以工部侍郎致仕 | |
| 崔軻 | 職方司員外郎 | 明道元年 (1032年) 八月 |
二年 (1033年) 五月 |
徒廣南西路轉運使 | ||
| 葉參 | 二年 (1033年) 四月 |
景佑元年 (1034年) 十月 |
徒知越州 | |||
| 范仲淹 | 朝散大夫 | 右司諫 右司諫 ↓ 禮部司員外郎 |
天章閣侍制 |
景佑元年 (1034年) 六月 是年 (1034年) 九月 |
是年 (1034年) 八月 二年 (1035年) 十月 |
徒知明州 召判國子監 |
| 陸若沖 | ↓ 工部司郎中 |
↓ 直史館 |
二年 (1035年) 八月 |
四年 (1037年) 五月 |
徒知揚州 | |
| 蔣堂 | 四年 (1037年) 五月 |
是年 (1037年) □月 |
判刑部事兼判三司戶部勾院公事 | |||
| 柳植 | 刑部司員外郎 | 四年 (1037年) 九月 |
寶元元年 (1038年) 六月 |
移知杭州 | ||
| 張億 | 朝散大夫 | 刑部司員外郎 | 直史館 | 寶元元年 (1038年) 六月 |
二年 (1039年) 三月 |
徒知廬州 |
| 柳灝 | ↓ 兵部司員外郎 |
二年 (1039年) 閏十二月 |
慶曆元年 (1041年) 三月 |
徒京東路轉運使 | ||
| 富嚴 | 朝散大夫 | 刑部司郎中 | 慶曆元年 (1041年) 三月 |
四年 (1044年) 十月 |
移知泉州 | |
| 呂溱 | 秘書省著作佐郎 | 直集賢院 | 三年 (1043年) 二月 |
四年 (1044年) 三月 |
除三司度支判官 | |
| 林濰 | 四年 (1044年) 八月 |
六年 (1046年) 二月 |
差知廬州 | |||
| 趙□ | 兵部司員外郎 | 六年 (1046年) 二月 |
是年 (1046年) 七月 |
丁母憂 | ||
| 滕宗諒 | 七年 (1047年) 正月 |
是年 (1047年) 正月 |
卒 | |||
| 胡宿 | 七年 (1047年) 五月 |
八年 (1048年) 正月 |
除兩浙路轉運使 | |||
| 梅摯 | 戶部司員外郎 | 八年 (1048年) 正月 |
皇祐元年 (1049年) 正月 |
除三司度支副使 | ||
| 蔣堂 | 左諫議大夫 ↓ 給事中 |
樞密直學士 | 皇祐元年 (1049年) 正月月 |
三年 (1051年) 四月 |
以禮部侍郎致仕 | |
| 王琪 | 度支司員外郎 | 龍圖閣侍制 | 三年 (1051年) 四月 |
四年 (1052年) 六月 |
徒知潤州 | |
| 李仲偃 | 兵部司員外郎 | 四年 (1052年) □月 |
至和元年 (1054年) □月 |
分司南京 | ||
| 邵餙 | 考功司郎中 | 至和元年 (1054年) □月 |
是年 (1054年) 三月 |
改知明州 | ||
| 呂居簡 | 光祿寺卿 ↓ 右諫議大夫 |
↓ 集賢院學士 |
至和元年 (1054年) 六月 |
嘉祐二年 (1057年) □月 |
改知梓州 | |
| 唐詢 | 嘉祐二年 (1057年) 二月 |
三年 (1058年) 六月 |
徒知杭州 | |||
| 王琪 | 工部司郎中 ↓ 度支司員外郎 |
三年 (1058年) 七月 |
四年 (1059年) 八月 |
知饒州 | ||
| 富嚴 | 嘉祐中 |
|||||
| 王彥臣 | 都官司員外郎 | 罷免 | ||||
| 蔡抗 | 六年 (1061年) □月 |
七年 (1062年) 十月 |
改除 | |||
| 鞠真卿 | ↓ 太子中允 |
集賢校理 | 八年 (1063年) □月 |
治平元年 (1064年) 四月 |
除兩浙路提點刑獄公事 | |
| 陳經 | 朝奉郎 | 飼部司郎中 | 治平元年 (1064年) 五月 |
二年 (1065年) 六月 |
除判三司都理欠、憑由司 | |
| 裴煜 | 秘書省校理 | 二年 (1065年) 九月 |
三年 (1066年) 九月 |
除判三司都磨勘司公事 | ||
| 沈扶 | 主客司員外郎 ↓ 金部司員外郎 |
三年 (1066年) 九月 |
熙寧二年 (1069年) 八月 |
以在官不法,罷免 | ||
| 李綖 | 秘閣校理 | 二年 (1069年) □月 |
三年 (1070年) □月 |
|||
| 葉均 | 三年 (1070年) 五月 |
|||||
| 陳安石 | 度支司郎中 | 四年 (1071年) □月 |
四年 (1071年) □月 |
移京東路轉運使 | ||
| 潘夙 | 五年 (1072年) 閏七月 |
移知潭州 | ||||
| 唐詔 | 司封司郎中 | 五年 (1072年) 閏七月 |
分司 | |||
| 程師孟 | 熙寧中 | |||||
| 黃履 | 六年 (1073年) □月 |
是年 (1073年) 六月 |
移知江寧府 | |||
| 范鍔 | 六年 (1073年) □月 |
七年 (1074年) 十二月 |
除京西路轉運使司判官 | |||
| 王誨 | 朝散大夫 | 司勛司郎中 | 六年 (1073年) □月 |
七年 (1074年) □月 |
引嫌去官 | |
| 賈易 | 朝散郎 | 七年 (1074年) 十二月 |
八年 (1075年) 二月 |
除知徐州 | ||
| 劉定 | 八年 (1075年) 二月 |
八年 (1075年) □月 |
||||
| 滕甫 | 八年 (1075年) □月 |
是年 (1075年) 十一月 |
徒知揚州 | |||
| 韓朴 | 度支司郎中 ↓ 司封司郎中 |
八年 (1075年) □月 |
||||
| 楊景略 | 朝散郎 | 龍圖閣侍制 | 八年 (1075年) 十一月 |
|||
| 韓鐸 | 度支司郎中 | 九年 (1076年) □月 |
||||
| 孫覺 | 右司諫 | 十年 (1077年) □月 |
元豐元年 (1078年) □月 |
移知福州 | ||
| 晏知止 | 朝請大夫 | 司封司員外郎 | 元豐中 | |||
| 章岵 | 朝散大夫 | 司封司郎中 | 元豐元年 (1078年) □月 |
任滿 | ||
| 吳伯舉 | 朝奉郎 | 直秘閣 | 三年 (1080年) 十月 |
|||
| 林希 | 朝散郎 | 集賢殿修撰 | 元祐元年 (1086年) 九月 |
是年 (1086年) 十一月 |
引嫌,移知宣州 | |
| 劉淑 | 朝請大夫 | 二年 (1087年) 五月 |
三年 (1088年) 八月 |
除飼部司郎中 | ||
| 劉珵 | 三年 (1088年) □月 |
四年 (1089年) 五月 |
離任 | |||
| 王覿 | 承議郎 | 直龍圖閣 | 元祐中 | |||
| 黃履 | 左朝奉郎 | 天章閣侍制 | ||||
| 劉定 | 朝散大夫 | 紹聖元年 (1094年) 二月 |
除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 |||
| 吳居厚 | 左朝奉郎 | 天章閣侍制 ↓ 集賢殿修撰 |
紹聖元年 (1094年) 五月 |
是年 (1094年) 八月 |
除江南、淮南、荊湖、兩浙路發運使 | |
| 蔣之翰 | 右朝散大夫 | 紹聖□年 (□年) □月 |
三年 (1096年) 八月 |
徒知荊南府 | ||
| 賈青 | 朝散大夫 | 紹聖中 | ||||
| 王子京 | 朝奉大夫 | 四年 (1097年) 五月 |
||||
| 呂公雅 | 元符二年 (1099年) 四月 |
|||||
| 陳師錫 | 承議郎 | 秘閣校理 | 二年 (1099年) 閏九月 |
三年 (1100年) 五月 |
除殿中侍御史 | |
| 張公庠 | 左朝議大夫 | 三年 (1100年) 五月 |
||||
| 豐稷 | 樞密直學士 | 建中靖國元年 (1101年) 十一月 |
改知越州 | |||
| 林邵 | 朝散大夫 | 崇寧元年 (1102年) 六月 |
是年 (1102年) 八月 |
除衛尉寺卿 | ||
| 宇文昌齡 | ↓ 左中散大夫 |
寶文閣侍制 | 崇寧元年 (1102年) 十月 |
是年 (1102年) 十一月 |
改知越州 | |
| 張恕 | 朝散大夫 | 直秘閣 | 崇寧中 | 二年 (1103年) 十月 |
改知齊州 | |
| 黃誥 | 朝奉大夫 | 二年 (1103年) 八月 |
三年 (1104年) 二月 |
奉祠 | ||
| 邵䶵 | 朝散大夫 | 直龍圖閣 | 三年 (1104年) 三月 |
卒 | ||
| 王漢之 | 朝請郎 | 顯謨閣侍制 | 三年 (1104年) 八月 |
四年 (1105年) 正月 |
徒知潭州 | |
| 蔡渭 | 奉議郎 | 直秘閣 | 四年 (1105年) 四月 |
是年 (1105年) 五月 |
徒知亳州 | |
| 郭茂恂 | 朝請大夫 | 直龍圖閣 | 四年 (1105年) 八月 |
五年 (1106年) 三月 |
除江南、淮南、荊胡、兩浙路發運使 | |
| 蹇序辰 | 中大夫 | 龍圖閣侍制 | 五年 (1106年) 正月 |
是年 (1106年) 十二月 |
坐事落職,提舉杭州洞霄宮 | |
| 許光疑 | 通直郎 | 五年 (1106年) 十二月 |
是年 (1106年) 十二月 |
罷免 | ||
| 孫傑 | 朝請郎 ↓ 朝散大夫 |
直龍圖閣 ↓ 集賢殿修撰 |
五年 (1106年) 十二月 |
大觀二年 (1108年) 三月 |
除兩浙路轉運使 | |
| 吳拭 | 朝奉郎 | 二年 (1108年) 五月 |
是年 (1108年) 十一月 |
提舉杭州洞霄宮 | ||
| 蔡崈 | 顯謨閣侍制 | 二年 (1108年) 十一月 |
三年 (1109年) 七月 |
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 ||
| 李孝夀 | 朝奉郎 | ↓ 集賢殿修撰 ↓ 顯謨閣侍制 |
三年 (1109年) 八月 |
四年 (1110年) □月 |
提舉醴泉觀 | |
| 王詔 | 朝請大夫 | 集賢殿修撰 | 四年 (1110年) 六月 |
政和元年 (1111年) 三月 |
除刑部侍郎 | |
| 馬防 | 中大夫 | 集賢殿修撰 ↓ 顯謨閣侍制 |
政和元年 (1111年) 五月 |
是年 (1111年) 九月 | ||
| 盛章 | 朝請郎 | 顯謨閣侍制 | 政和元年 (1111年) 九月 |
三年 (1113年) 閏四月 |
除知真定府 | |
| 董正封 | □中散大夫 | 集賢殿修撰 ↓ 徽猷閣侍制 |
三年 (1113年) 五月 |
是年 (1113年) 五月 |
改知杭州 |
關閉
Remove ads
權攝
更多資訊 姓名, 階官 ...
| 姓名 | 階官 | 貼職 | 上任時間 | 差遣官名 | 離任原因 |
|---|---|---|---|---|---|
| 陸東 | 天聖九年 (1031年) |
通判蘇州軍州事、權管勾軍州事 | |||
| 李宋卿 | 景祐四年 (1037年) 六月 |
||||
| 李復圭 | 兵部司員外郎 ↓ 工部司郎中 |
嘉祐七年 (1062年) 冬 |
權知蘇州軍州事 | 除淮南路轉運使 | |
| 嚴君貺 | 熙寧五年 (1072年) 冬 |
通判蘇州軍州事、權管勾軍州事 | |||
| 胡宗愈 | 熙寧七年 (1074年) 秋 |
||||
| 吳安持 | 朝散郎 | 元祐元年 (1086年) 八月 |
權發遣蘇州軍州事 | 除將作監少監 | |
| 祝安上 | 元符二年 (1099年) □月 |
通判蘇州軍州事、權管勾軍州事 | |||
| 許操 | 政和七年 (1117年) 二月 |
權管勾平江府軍府事 | |||
| 湯東野 | 中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建炎三年 (1129年) 九月 |
權知平江府軍府事 | 除知平江府軍府事 |
| 向伯厚 | 紹興三年 (1133年) 四月 |
||||
| 孫佑 | 右朝散郎 | 直秘閣 | 紹興四年 (1134年) 正月 |
權發遣平江府軍府事 | 罷免 |
| 林安宅 | 紹興八年 (1138年) 十一月 |
暫知平江府軍府事 | 交割 | ||
| 林介 | 慶元三年 (1197年) 四月 紹定元年 (1228年) 七月 |
權知平江府軍府事 | 除太府寺少卿 除大理寺卿 | ||
| 馬揚祖 | 朝奉郎 | 寶祐六年 (1258年) 八月 |
權發遣平江府軍府事 | 除知平江府軍府事 | |
| 程元鳳 | 金紫光祿大夫 | 觀文殿大學士 | 景定元年 (1260年) 十月 |
判平江府軍府事 | 充醴泉觀使 |
| 饒應龍 | 朝散郎 | 直華文閣 | 權知平江府軍府事 | ||
| 戴覺民 | 宣教郎 | ↓ 直秘閣 |
德祐元年 (1275年) 四月 |
權知平江府軍府事 | 召赴行在 |
| 陳謙亨 | 朝請郎 | 直寶文閣 | 德祐元年 (1275年) 四月 |
除知平江府軍府事 |
關閉
Remove ads
知平江府軍府事
更多資訊 姓名, 階官 ...
| 姓名 | 階官 | 貼職 加官 |
上任時間 | 離任時間 | 離任原因 |
|---|---|---|---|---|---|
| 盛章 | 朝散大夫 | 顯謨閣直學士 ↓ 樞密直學士 |
政和三年 (1113年) 五月 |
是年 (1113年) 十二月 |
離任 |
| 宋康年 | 中奉大夫 ↓ 中大夫 ↓ 太中大夫 |
集賢殿修撰 ↓ 徽猷閣侍制 |
政和三年 (1113年) 十二月 |
四年 (1114年) □月 |
|
| 莊微 | 中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四年 (1114年) 九月 |
重和元年 (1118年) □月 |
奉祠 |
| 應安道 | 中奉大夫 ↓ 通議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徽猷閣直學士 |
重和元年 (1118年) 四月 |
二年 (1119年) 八月 |
提舉江州太平觀 |
| 賈諲 | 太中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宣和二年 (1120年) □月 |
是年 (1120年) 七月 |
提舉南京鴻慶宮 |
| 樓異 | 朝請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徽猷閣直學士 |
三年 (1121年) 七月 |
五年 (1123年) □月 |
乞祠 |
| 胡直孺 | 朝請大夫 ↓ 中奉大夫 |
秘閣修撰 | 五年 (1123年) □月 |
七年 (1125年) 正月 |
除江南、淮南、荊湖、兩浙路發運副使 |
| 李倫 | 朝散郎 ↓ 朝散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七年 (1125年) 正月 |
靖康元年 (1126年) 四月 |
以附朱緬落職罷免 |
| 王靚 | 通議大夫 | 顯謨閣侍制 | 靖康元年 (1126年) 四月 |
是年 (1126年) 九月 |
罷免 |
| 鄭滋 | 朝奉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靖康元年 (1126年) 十月 |
建炎元年 (1127年) 七月 |
為兩浙路轉運使司判官顧彥成劾,責授秘書省監、分司南京、筠州居住 |
| 趙岍 | 奉直大夫 ↓ 中散大夫 |
建炎元年 (1127年) 七月 |
|||
| 孫覿 | 承議郎 | 徽猷閣侍制 | 二年 (1128年) 正月 |
是年 (1128年) 六月 |
召赴行在 |
| 湯東野 | 中大夫 | 秘閣修撰 ↓ 徽猷閣侍制 |
二年 (1128年) □月 |
三年 (1129年) 六月 |
扈隆祐皇太后至建康府,試戶部侍郎 |
| 孫覿 | 朝奉郎 | 龍圖閣直學士 | 三年 (1129年) 四月 |
是年 (1129年) 閏八月 |
論罷 |
| 李邴 | 中大夫 | 資政殿學士 | 三年 (1129年) 九月 |
是年 (1129年) 九月 |
落職罷免,除宮祠 |
| 湯東野 | 中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三年 (1129年) 九月 |
四年 (1130年) 七月 |
除江南路都轉運使 |
| 胡松年 | 朝請郎 | 右文殿修撰 | 四年 (1130年) 九月 |
紹興二年 (1132年) 閏四月 |
罷免 |
| 李彌大 | 朝散郎 ↓ 左朝請郎 |
顯謨閣直學士 | 二年 (1132年) 閏四月月 |
是年 (1132年) 五月 |
提舉江州太平觀 |
| 席益 | 左朝奉郎 ↓ 左朝請郎 |
集英殿修撰 | 二年 (1132年) 五月 |
是年 (1132年) 八月 |
召赴行在 |
| 李擢 | 左朝請郎 | 徽猷閣侍制 | 二年 (1132年) 十二月 |
三年 (1133年) 三月 |
除工部侍郎 |
| 宋伯友 | 左太中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三年 (1133年) 八月 |
是年 (1133年) 十一月 |
提舉江州太平觀 |
| 趙子劃 | 左朝奉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五年 (1135年) 二月 |
是年 (1135年) 七月 |
召赴行在 |
| 李光 | 左朝奉郎 | 顯謨閣直學士 | 五年 (1135年) 七月 |
是年 (1135年) 十一月 |
召赴行在 |
| 張守 | 右中大夫 | 資政殿大學士 | 五年 (1135年) 十二月 |
六年 (1136年) 四月 |
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
| 章誼 | 左通議大夫 | 龍圖閣直學士 | 六年 (1136年) 八月 |
七年 (1137年) 八月 |
召赴行在 |
| 梁汝嘉 | 右朝散大夫 | 寶文閣直學士 | 七年 (1137年) 九月 |
八年 (1138年) 七月 |
改知台州 |
| 向子諲 | 右朝請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八年 (1138年) 八月 |
是年 (1138年) 十一月 |
致仕 |
| 歐陽懋 | 左中奉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九年 (1139年) 正月 |
是年 (1139年) 五月 |
提舉江州太平觀 |
| 趙霈 | 左朝議大夫 | 徽猷閣直學士 | 九年 (1139年) 八月 |
十年 (1140年) 六月 |
改知秀州 |
| 梁汝嘉 | 右朝散大夫 | 寶文閣直學士 | 十年 (1140年) 六月 |
十一年 (1141年) 七月 |
改知明州 |
| 仇悆 | 徽猷閣侍制 | 十一年 (1141年) 七月 |
是年 (1141年) 七月 |
提舉江州太平觀 | |
| 張宗元 | 左朝議大夫 | 寶文閣直學士 | 十一年 (1141年) 八月 |
十三年 (1143年) 正月 |
改知靜江府 |
| 周葵 | 左承議郎 | 直秘閣 | 十三年 (1143年) 正月 |
十四年 (1144年) 正月 |
罷免 |
| 王㬇 | 右通奉大夫 | 寶文閣直學士 ↓ 寶文閣學士 |
十四年 (1144年) 三月 |
十七年 (1147年) 正月 |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 鄭滋 | 左太中大夫 | 顯謨閣直學士 | 十七年 (1147年) 三月 |
十八年 (1148年) 五月 |
改知建康府 |
| 俞俟 | 右中大夫 | 敷文閣直學士 | 十八年 (1148年) 五月 |
十九年 (1149年) 三月 | |
| 王晌 | 右奉直大夫 | ↓ 直秘閣 |
十九年 (1149年) 三月 |
是年 (1149年) 十一月 | |
| 周三畏 | 右朝請大夫 | 敷文閣侍制 | 十九年 (1149年) 十二月 |
二十年 (1150年) 三月 |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 徐琛 | 右中奉大夫 | 敷文閣侍制 ↓ 敷文閣直學士 |
二十年 (1150年) 五月 |
二十三年 (1153年) 三月 | |
| 李朝正 | 左朝請郎 | 二十三年 (1153年) 四月 |
二十四年 (1154年) 十一月 |
罷免 | |
| 湯鵬舉 | 左中大夫 | 直龍圖閣 | 二十五年 (1155年) 正月 |
是年 (1155年) 七月 |
以右正言張扶論其貪污 |
| 王會 | 右朝奉大夫 | 敷文閣學士 | 二十五年 (1155年) 八月 |
是年 (1155年) 十一月 |
改知建康府 |
| 孟忠厚 | 保寧軍節度使 | 二十六年 (1156年) 二月 |
是年 (1156年) 十一月 |
判紹興府 | |
| 蔣㻧 | 右中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敷文閣侍制 |
二十七年 (1157年) 二月 |
二十八年 (1158年) 十月 |
提舉洪州玉隆觀 |
| 陳正同 | 右朝奉郎 | 敷文閣侍制 | 二十八年 (1158年) 十二月 |
三十年 (1160年) 三月 |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 朱翌 | 左朝奉大夫 | 秘閣修撰 ↓ 敷文閣侍制 |
三十年 (1160年) 三月 |
三十一年 (1161年) 三月 |
罷免 |
| 洪遵 | 左朝請郎 | 徽猷閣直學士 | 三十一年 (1161年) 五月 |
三十二年 (1162年) 五月 |
除翰林學士 |
| 沈介 | 左朝奉大夫 | ↓ 敷文閣侍制 ↓ 敷文閣直學士 |
三十二年 (1162年) 七月 |
是年 (1162年) 十一月 |
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
| 陳之茂 | 左朝散郎 | 直秘閣 ↓ 直顯謨閣 |
三十二年 (1162年) 十二月 |
隆興元年 (1163年) 四月 |
改知建康府 |
| 張孝祥 | 左承議郎 | 集賢殿修撰 | 隆興元年 (1163年) 五月 |
二年 (1164年) 二月 |
召赴行在 |
| 陳漢 | 右中奉大夫 | 直敷文閣 | 二年 (1164年) 三月 |
是年 (1164年) 七月 |
主管台州崇道觀 |
| 虞允文 | 左朝請大夫 | 顯謨閣學士 | 二年 (1164年) 十月 |
是年 (1164年) 十一月 |
召赴行在 |
| 沈度 | 右朝散大夫 | 直秘閣 | 二年 (1164年) 十一月 |
乾道二年 (1166年) 七月 | |
| 沈介 | 左朝請大夫 | 顯謨閣直學士 | 二年 (1166年) 七月 |
三年 (1167年) 四月 | |
| 姚憲 | 右朝散郎 ↓ 右朝請郎 ↓ 右朝奉大夫 |
直秘閣 | 三年 (1167年) 五月 |
五年 (1169年) 三月 |
除兩浙路轉運使司判官 |
| 徐嚞 | 左中大夫 | 敷文閣侍制 ↓ 徽猷閣直學士 |
五年 (1169年) 四月 |
六年 (1170年) 四月 |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 汪應辰 | 左中奉大夫 | 端明殿學士 | 六年 (1170年) 五月 |
是年 (1170年) 九月 | |
| 魏杞 | 左宣奉大夫 | 觀文殿學士 | 六年 (1170年) 五月 |
七年 (1171年) 十二月 |
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
| 向汮 | 右朝議大夫 | 直徽猷閣 | 八年 (1172年) 正月 |
是年 (1172年) 六月 |
主管台州崇道觀 |
| 邱崈 | 右承議郎 ↓ 右朝奉郎 |
直秘閣 | 八年 (1172年) 七月 |
九年 (1173年) 四月 | |
| 方滋 | 左太中大夫 | 敷文閣直學士 ↓ 敷文閣學士 |
九年 (1173年) 五月 |
是年 (1173年) 七月 |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 馬希言 | 朝散大夫 | 直敷文閣 | 九年 (1173年) 七月 |
淳熙元年 (1174年) 七月 |
罷免 |
| 韓彥古 | 朝奉大夫 | 直秘閣 | 淳熙元年 (1174年) 七月 |
是年 (1174年) 九月 |
丁母憂 |
| 莫漳 | 承議郎 | 淳熙元年 (1174年) 十月 |
是年 (1174年) 十一月 |
除宮觀 | |
| 韓彥古 | 朝奉大夫 | 秘閣修撰 ↓ 敷文閣侍制 |
二年 (1175年) 正月 |
是年 (1175年) 八月 |
罷免 |
| 陳峴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直敷文閣 ↓ 直徽猷閣 ↓ 秘閣修撰 |
二年 (1175年) 八月 |
五年 (1178年) 七月 |
召赴行在 |
| 單夔 | 朝奉大夫 | 敷文閣侍制 | 五年 (1178年) 九月 |
六年 (1179年) 三月 |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 司馬伋 | 中奉大夫 | 六年 (1179年) 四月 |
是年 (1179年) 八月 | ||
| 王佐 | 朝請大夫 ↓ 朝議大夫 |
顯謨閣侍制 | 六年 (1179年) 十二月 |
七年 (1180年) 十一月 |
改知臨安府 |
| 韓彥質 | 朝請大夫 | 秘閣修撰 | 七年 (1180年) 十二月 |
九年 (1182年) 七月 |
除太府寺少卿、總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 |
| 耿秉 | 奉議郎 ↓ 承議郎 |
直秘閣 ↓ 直徽猷閣 ↓ 直龍圖閣 |
九年 (1182年) 七月 |
十年 (1183年) 十月 |
改知鎮江府 |
| 謝師稷 | 朝散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十年 (1183年) 十月 |
十一年 (1184年) 十一月 |
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
| 邱崈 | 朝奉大夫 | 直徽猷閣 | 十一年 (1184年) 十二月 |
十二年 (1185年) |
除兩浙東路安撫使 |
| 何萬 | 朝散大夫 | ↓ 直徽猷閣 |
十三年 (1186年) 正月 |
是年 (1186年) 六月 |
改知明州 |
| 王希呂 | 中大夫 | 龍圖閣學士 | 十三年 (1186年) 八月 |
十四年 (1187年) 四月 |
召赴行在 |
| 趙彥操 | 朝議大夫 ↓ 中奉大夫 |
秘閣修撰 ↓ 右文殿修撰 ↓ 集英殿修撰 |
十四年 (1187年) 八月 |
紹熙元年 (1190年) 三月 |
改知鎮江府 |
| 袁說友 | 朝議大夫 | 直秘閣 | 紹熙元年 (1190年) 三月 |
二年 (1191年) 五月 |
召赴行在 |
| 沈揆 | 中大夫 | 秘閣修撰 | 二年 (1191年) 六月 |
四年 (1193年) 二月 |
除司農寺卿 |
| 王尚之 | 朝奉大夫 | 直龍圖閣 | 四年 (1193年) 三月 |
是年 (1193年) 三月 |
致仕 |
| 雷潨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直煥章閣 | 四年 (1193年) 七月 |
五年 (1194年) 九月 |
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
| 王溉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直秘閣 | 五年 (1194年) 十一月 |
慶元二年 (1196年) 二月 |
除兩浙路轉運副使 |
| 鄭若容 | 朝散大夫 | 二年 (1196年) 三月 |
|||
| 虞儔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直煥章閣 ↓ 直顯謨閣 |
二年 (1196年) 十二月 |
三年 (1197年) 十一月 |
除江南西路轉運副使 |
| 劉誠之 | 朝奉大夫 ↓ 朝散大夫 |
直秘閣 ↓ 直敷文閣 |
四年 (1198年) 六月 |
五年 (1199年) 六月 |
改知夔州 |
| 趙不艱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直秘閣 ↓ 直煥章閣 ↓ 直顯謨閣 |
五年 (1199年) 六月 |
||
| 張抑 | 中大夫 ↓ 太中大夫 |
敷文閣學士 ↓ 寶文閣學士 |
嘉泰二年 (1202年) 三月 |
三年 (1203年) 三月 |
除宮觀 |
| 張嚴 | 正奉大夫 | 資政殿學士 ↓ 資政殿大學士 |
三年 (1203年) 三月 |
四年 (1204年) 正月 |
改知揚州 |
| 李大性 | 太中大夫 | 寶謨閣直學士 ↓ 煥章閣直學士 |
四年 (1204年) 七月 |
開禧二年 (1206年) 四月 |
改知福州 |
| 張澤 | 朝請郎 | ↓ 龍圖閣侍制 |
二年 (1206年) 五月 |
是年 (1206年) 十月 |
召赴行在 |
| 沈作賓 | 中大夫 ↓ 太中大夫 |
龍圖閣侍制 | 二年 (1206年) 十一月 |
三年 (1207年) 三月 |
改知鎮江府 |
| 林采 | 通議大夫 | 寶謨閣侍制 | 三年 (1207年) 四月 |
三年 (1207年) 十一月 |
除宮觀 |
| 李大異 | 朝奉大夫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寶謨閣直學士 |
嘉定元年 (1208年) 四月 |
三年 (1210年) 正月 |
改知建康府 |
| 趙希懌 | 朝奉郎 ↓ 朝散郎 |
龍圖閣侍制 ↓ 煥章閣直學士 ↓ 顯謨閣直學士 |
三年 (1210年) 四月 |
五年 (1212年) 正月 |
改知太平州 |
| 陳芾 | 朝散郎 | ↓ 直秘閣 |
五年 (1212年) 二月 |
七年 (1214年) 九月 |
除度支司郎中 |
| 沈皞 | 奉直大夫 ↓ 朝議大夫 |
秘閣修撰 | 七年 (1214年) 九月 |
十年 (1217年) 四月 |
除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
| 趙彥橚 | 朝請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寶謨閣侍制 |
十年 (1217年) 六月 |
十一年 (1218年) 七月 |
致仕 |
| 李大性 | 正奉大夫 | 端明殿學士 | 十二年 (1219年) 三月 |
是年 (1219年) 六月 |
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
| 綦奎 | 朝散郎 ↓ 朝奉大夫 ↓ 朝散大夫 |
敷文閣侍制 |
十二年 (1219年) 十二月 |
十五年 (1222年) 五月 |
主管亳州明道宮 |
| 趙汝述 | 正議大夫 ↓ 正奉大夫 |
文華閣直學士 ↓ 徽猷閣直學士 |
十五年 (1222年) 五月 |
是年 (1222年) 十二月 |
致仕 |
| 沈皞 | 太中大夫 ↓ 通議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寶謨閣侍制 ↓ 煥章閣侍制 |
十六年 (1223年) 七月 |
寶慶元年 (1225年) 五月 |
提舉安慶府真源萬壽宮 |
| 王元春 | 中大夫 | 右文殿修撰 | 寶慶元年 (1225年) 六月 |
三年 (1227年) 四月 |
除大理寺卿 |
| 章良朋 | 朝奉大夫 | 直寶謨閣 | 紹定元年 (1228年) 三月 |
是年 (1228年) 七月 |
致仕 |
| 李夀朋 | 朝請大夫 | 紹定元年 (1228年) 十二月 |
二年 (1229年) 十月 |
除荊湖北路轉運使司判官 | |
| 朱在 | 直寶謨閣 ↓ 煥章閣侍制 |
二年 (1229年) 十一月 |
三年 (1230年) 十一月 |
改知袁州 | |
| 吳淵 | 宣教郎 ↓ 奉議郎 |
直煥章閣 | 三年 (1230年) 十二月 |
四年 (1231年) 七月 |
除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
| 鄒應博 | 朝奉大夫 ↓ 中奉大夫 |
直秘閣 | 四年 (1231年) 九月 |
六年 (1233年) 十一月 |
召赴行在 |
| 楊曄 | 正奉大夫 | 徽猷閣學士 | 六年 (1233年) 十二月 |
端平元年 (1234年) 三月 |
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 |
| 趙立夫 | 中大夫 | 秘閣修撰 | 端平元年 (1234年) 三月 |
是年 (1234年) 八月 |
除樞密院副都承旨 |
| 張嗣古 | 右文殿修撰 | 端平元年 (1234年) 十月 |
三年 (1236年) 正月 |
召赴行在 | |
| 王遂 | 朝奉大夫 | 煥章閣侍制 ↓ 敷文閣侍制 |
三年 (1236年) 七月 |
嘉熙元年 (1237年) 七月 |
差知慶元府 |
| 吳潛 | 朝請大夫 | 嘉熙元年 (1237年) 八月 |
二年 (1238年) 正月 |
除宮觀 | |
| 史宅之 | 朝議大夫 | 徽猷閣侍制 ↓ 寶文閣侍制 |
二年 (1238年) 閏四月 |
三年 (1239年) 正月 |
召赴行在 |
| 趙與𥲅 | 中奉大夫 | 直敷文閣 | 三年 (1239年) 四月 |
淳祐元年 (1241年) 二月 |
除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
| 史宅之 | 太中大夫 | 煥章閣直學士 | 淳祐元年 (1241年) 三月 |
||
| 陳塏 | 中大夫 | 右文殿修撰 | 三年 (1243年) 二月 |
四年 (1244年) 四月 |
除太府寺卿 |
| 魏峻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朝議大夫 ↓ 中奉大夫 ↓ 中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寶章閣侍制 |
五年 (1245年) 四月 |
六年 (1246年) 三月 |
除刑部侍郎 |
| 徐鹿卿 | 朝奉大夫 | 右文殿修撰 | 六年 (1246年) 閏四月 |
七年 (1247年) 四月 |
召赴行在 |
| 吳淵 | 太中大夫 | 龍圖閣學士 | 七年 (1247年) 八月 |
八年 (1248年) 五月 |
改知太平州 |
| 鄭霖 | 朝奉大夫 ↓ 朝散大夫 |
↓ 直寶章閣 ↓ 直華文閣 |
八年 (1248年) 七月 |
||
| 余晦 | 朝奉大夫 ↓ 朝散大夫 ↓ 朝請大夫 |
直寶章閣 | 十一年 (1251年) 六月 |
十二年 (1252年) 正月 |
除右司郎官 |
| 余天任 | 中大夫 | 寶章閣侍制 | 十二年 (1252年) 六月 |
寶祐元年 (1253年) 四月 |
除兵部侍郎 |
| 趙盥訔 | 朝散大夫 | 直寶章閣 | 寶祐元年 (1253年) 十月 |
||
| 趙汝歷 | 朝奉郎 ↓ 朝奉大夫 |
二年 (1254年) 二月 |
三年 (1255年) 七月 |
離任 | |
| 趙與𥲅 | 觀文殿學士 | 三年 (1255年) 八月 |
四年 (1256年) 三月 |
除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 | |
| 余晦 | ↓ 寶章閣侍制 |
六年 (1258年) 三月 |
是年 (1258年) 八月 |
離任 | |
| 馬揚祖 | 朝奉郎 ↓ 朝散郎 |
直秘閣 | 六年 (1258年) 九月 |
開慶元年 (1259年) 三月 |
除宮觀 |
| 洪燾 | 朝散郎 | 直寶文閣 ↓ 直敷文閣 |
開慶元年 (1259年) 十月 |
景定元年 (1260年) 五月 |
除兩浙西路轉運使司判官 |
| 趙與𥲅 | 觀文殿學士 | 景定元年 (1260年) 七月 |
是年 (1260年) 八月 |
除宮觀 | |
| 王㷍 | 通議大夫 | 龍圖閣學士 | 二年 (1261年) 十一月 |
三年 (1262年) 二月 | |
| 朱熠 | 通奉大夫 | 觀文殿學士 | 三年 (1262年) 三月 |
四年 (1263年) 正月 | |
| 包恢 | 太中大夫 | 華文閣直學士 | 四年 (1263年) 二月 |
是年 (1263年) 八月 |
召赴行在奏事 |
| 趙盥訔 | 通議大夫 | 敷文閣侍制 | 四年 (1263年) 九月 |
||
| 陳均 | 中奉大夫 | 直煥章閣 ↓ 直敷文閣 |
五年 (1264年) 五月 |
咸淳元年 (1265年) 七月 |
召赴行在奏事 |
| 季鏞 | 朝奉大夫 | 右文殿修撰 | 咸淳元年 (1265年) 十月 |
三年 (1267年) 正月 |
除司農寺卿 |
| 陳夢斗 | 太中大夫 | 顯文閣侍制 | 三年 (1267年) 三月 |
是年 (1267年) 七月 |
除宮觀 |
| 黃萬石 | 承議郎 | 集英殿修撰 | 三年 (1267年) 九月 |
四年 (1268年) 八月 |
罷免 |
| 趙順孫 | 朝散郎 | 顯文閣侍制 | 四年 (1268年) 九月 |
五年 (1269年) 五月 |
除吏部左選侍郎 |
| 黃鏞 | 奉議郎 | 右文殿修撰 | 五年 (1269年) 八月 |
六年 (1270年) 三月 |
除宮觀 |
| 常懋 | 朝奉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六年 (1270年) 五月 |
七年 (1271年) 四月 |
改知紹興府兼兩浙東路安撫使 |
| 倪普 | 朝請郎 | 直顯謨閣 | 七年 (1271年) 九月 |
九年 (1273年) 二月 |
除秘書省監兼侍讀 |
| 潛說友 | 顯文閣直學士 | 九年 (1273年) 閏六月 |
德祐元年 (1275年) 四月 |
論罷 | |
| 陳謙亨 | 朝請郎 ↓ 朝奉大夫 |
直寶章閣 ↓ 直寶謨閣 |
德祐元年 (1275年) 七月 |
是年 (1275年) 八月 |
除司農寺少卿 |
| 文天祥 | 朝奉大夫 | 集英殿修撰 ↓ 端明殿學士 |
德祐元年 (1275年) 九月 |
是年 (1275年) 十一月 |
召入衛 |
| 張世傑 | 保康軍節度使 | 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 德祐元年 (1275年) 十一月 |
是年 (1275年) 十二月 |
城陷,召入衛 |
關閉
Remove ads
未赴任
更多資訊 姓名, 除授時間 ...
| 姓名 | 除授時間 | 未上任原因 |
|---|---|---|
| 辛若渝 | 慶曆四年 (1044年) 五月 |
不赴 |
| 齊廓 | 慶曆七年 (1047年) 三月 |
不赴 |
| 李絢 | 皇祐四年 (1052年) 六月 |
卒 |
| 張諷 | 熙寧七年 (1074年) 七月 |
改知明州 |
| 張說 | 元豐元年 (1078年) □月 元祐元年 (1086年) 五月 |
改知成都府 不赴 |
| 章惇 | 元祐三年 (1088年) 四月 |
辭免,丁父憂 |
| 章衡 | 紹聖元年 (1094年) 三月 |
不赴 |
| 楊級 | 紹聖元年 (1094年) 閏四月 |
不赴 |
| 呂惠卿 | 紹聖元年 (1094年) 閏四月 |
改知江寧府 |
| 王博聞 | 崇寧四年 (1105年) 五月 |
不赴 |
| 葉棣 | 大觀二年 (1108年) 十月 |
仍知潁州 |
| 王璹 | 政和三年 (1113年) 九月 |
依舊任京西路轉運使 |
| 霍端友 | 政和四年 (1114年) □月 |
改知陳州 |
| 朱勝非 | 建炎三年 (1129年) 五月 |
不赴 |
| 趙鼎 | 紹興二年 (1132年) 八月 |
未到 |
| 陳克敬 | 紹興三年 (1133年) 四月 |
不赴 |
關閉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