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官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官服
Remove ads

官服是指漢字文化圈包括中國唐朝以後、朝鮮半島朝鮮王朝至大韓帝國時代、越南後黎朝至阮朝、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官員所穿的服飾,分為朝服公服補服等。是漢服系服裝常見款式之一。公服為圓領、右衽,用雲錦、綾絹製作。[1]朝服上朝時所穿的服裝。補服綴有補子,為官員日常辦公所穿。官服的一種。常見為圓領袍,前後綴上補子,也有少數是交領,配銙帶(依品級分為角帶、玉帶等)。

Thumb
清朝官服

中國

唐代

唐初,官服只有黃和紫色。貞觀後,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按慣例三品以上佩金魚袋和金玉帶十三銙、五品以上佩銀魚袋,四品佩金帶十一銙、五品佩金帶十銙、七品以上佩銀帶九銙、九品以上佩餘石八銙。[2][3]

宋代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領大袖,下施橫襴,束以革帶,幞頭,烏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元豐改制,階官四品以上服紫,三品以上佩玉帶,四品佩金帶,六品以上服緋和佩金塗銀帶,九品以上服綠和佩黑銀犀角帶。[4]

明代

清代

朝鮮王朝

朝鮮圓領袍也稱為團領、官服。團領前後佩戴胸背(흉배)(即中國的補子)。朝鮮官服(관복,官服)繼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朝鮮國王服袞龍袍。朝鮮後期官吏大分為文官和武官,並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著官服時還要佩戴冠帽﹑帶﹑靴等各種附帶品。官吏的品階不同,官服的顏色或附帶品的材料和紋樣等都存在差異。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帶子﹑紗帽﹑木靴。袍子兩腋有袵。[5]官階不同,官袍的顏色﹑胸背的紋樣﹑帶子的材質都有所不同。朝鮮君主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高級官員按照明代公服制度,文官以瑞鳥補子,武官以猛獸補子區分官階。[6]

胸背採用與袍子一樣的面料,在上面繡上飛禽走獸以裝飾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還會繡上雲﹑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紋﹑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紋樣。雙鶴紋樣用於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員)級別的文班。雙虎胸背用於正三品級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頭飾是紗帽,其具有前低後高的雙層結構,後側有兩翼,用竹絲和馬尾毛勾勒出形態後罩上薄綢緞製作而成。犀帶是正一品級的官員才能使用的官帶,由水牛角製成。正二品用級金,從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級銀,從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銀,五品以下黑角帶。[7]庶人在官者,用團領而無胸背。朝鮮官服內著深衣。[8]

Remove ads

越南

後黎朝

後黎朝時期,其官服大體仿傚明朝,但略有不同。黎聖宗於1466年6月制定了文武服色、自一品至三品著紅衣、四五品著綠衣、餘著青衣[9],官員的補子,則是「凡食獸法象,公、侯、伯、駙馬竝文武正品畫一,從品畫二,風憲堂上司畫一,分司畫二,雲、河、山、水、葩木諸樣,繁殺不拘。以五彩彰施於五色絺繡金線,聽各從宜。」[10]中興黎朝時期,越南又在1661年6月重新制訂官服儀制[11],除了帶烏紗帽外,文官一品衣紫、二至五品衣紅、六至七品衣靑、八品九品衣靑黑色。此外,官服補子一品至二品用僊鶴、三品用錦鷄、四品至六品用孔雀、七品用白鶴、八品九品用鷦鷯,而御使等官員補子俱用獬豸[12]。在明清鼎革後,黎朝曾頒文禁止清朝風俗流入越南。正和十七年(1696年),黎熙宗以「自清入帝中國,薙髪短衣,一守滿州故習,宋明衣冠、禮俗爲之蕩然」,下旨明令移居越南的中國人必須遵從越南風俗,不許沿用清朝習俗,亦禁止越南人仿效清朝服飾。[13]

中國的史料中,顧炎武記黎朝官員「其士大夫衣冠悉從明制,朝覲大禮則紗帽、蟒袍、園帶、著鞋、執笏。賓主往來,則著袍,前後有補戴,綸巾,著靴。其巾上有飾,用金用銀,視其職品。紗帽則翅甚長,帽上有箍,金銀亦不等。袍式一品用紅,次用藍,自四品以下用綠。便見則著道袍,裹頭巾」[14]。清朝的《欽定皇朝文獻通考》同樣記載安南使者「文職紗帽、圓領帶靴,平時則用黑色緞高頭帽,青布濶袖袍。武職無紗帽圓領,朝賀日用紅哆囉呢帽,各色彩緞、濶袖袍紅哆囉呢齊肩掛或虎豹象補服」[15]康熙年間,曾經出使安南的中國使者周燦在其著作《願學堂集》也記錄黎朝官員「該國衣冠,文職紗帽,圓領帶靴俱備。平時則用黑尾織高頭帽、青布闊袖袍」。

在同時期的李氏朝鮮記錄中,黎朝的使者形象多是「束髮垂後。戴烏紗帽。被闊袖紅袍。拖飾金玳瑁帶。穿黑皮靴」[16]。1691年,朝鮮肅宗向使臣閔黯詢問安南國使者衣冠制度時,閔黯回答說安南使者「以頭著黑紗帽,而以白銀爲揷角穴,身服紅錦有紋團領,而胸背繡龍形,制樣小於我國之制,帶率皆黑衣而著黑巾, 巾制甚高, 無論尊卑, 盡被頭髮...」[17]。1748年,朝鮮使者洪啟禧在介紹外國使者衣制時,亦記「安南則紗帽章服,頗與我相似」[18]。1790年,黎朝滅亡後,朝鮮使者徐浩修評價越南西山朝使者形象就說「從臣亦匝網巾。戴五梁烏帽。穿蟒袍。而色或用靑或用紫。束金帶。袍文駁雜詭怪。類倡優服。與安南古制判異」[19],使者成種仁亦說西山朝使者「貌甚孱劣, 俱著戲子蟒袍, 與該國舊制大異雲」[20],可見黎亡以後,越南的官服衣制出現了巨大的改變。

Remove ads

阮朝

阮朝建立(1802年)以後,對朝服、官服、禮服等正式服飾做出了明確規定。《大南實錄·正編·第一紀·世祖實錄》記載:「嘉隆五年(1806年)四月、定文武品服。詔曰:大朝品服、自一品之上至正七品,文階冠並用圓幞頭樣、武階並用方幞頭樣。 …… 一品之上、文武並用蟒袍紫色。自正一品至從三品、文武並蟒袍、青綠藍黑諸色隨用。正四品、從四品文武並花袍、青綠藍黑諸色隨用。正五品、從五品文武並紗緞、青綠藍黑諸色隨用。補子文繡雲雁、武繡文豹、並紅地。正六品、從六品袍並同五品、補子文繡白鵬、武繡熊、並紅地、正七品袍同六品、補子文繡鴛鴦。紅地帶身並紅色。」明命帝紹治帝嗣德帝在位期間正值清代道光年間,越南官員仍以烏紗帽、圓領補服、角帶為常服。[21][22]

琉球國

嘉靖十一年,明世宗頒賜琉球國尚真王世子尚清國王紗帽一頂(展角全)、金廂犀束帶一條、常服羅一條、大紅織金胸背麒麟圓領一件。[23]。自此琉球官員於接見明清冊封使向日本朝貢的使節皆穿上模仿明代官常服。

官服婚禮

婚禮是嘉禮之一。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絳公服婚。女方以禮衣或連裳嫁。也是中式婚禮韓式婚禮新郎的服裝之一,明制規定士庶婚禮新郎可假九品官服,但實際上多有僭越(在朝鮮王朝所有男子婚禮時也可穿一次官服)。

註釋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