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盾系統搭載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盾系統搭載艦(日語:イージス・システム搭載艦,縮寫ASEV)是日本海上自衛隊規劃建造的一種專門防禦彈道飛彈的大型軍艦。該項目旨在替代此前已中止的陸基神盾飛彈防禦系統部署方案,計劃建造2艘,為日本提供持續、機動的海基飛彈防禦能力。
Remove ads
背景


2017年12月,日本內閣批准從美國購買兩套陸基神盾飛彈防禦系統系統。作為本土飛彈防禦的一部分,將在本州北部的秋田縣和本州西南部的山口縣分別部署一台AN/SPY-7遠程識別雷達,並在2023年左右投入使用。這個決定與當時朝鮮多次試射飛彈有關,日本希望藉此補強海基和陸基的多層飛彈防禦體系。[6]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被指定提供雷達與配套系統,包括垂直發射模塊、飛彈等組件。[7]
然而,在後續推進過程中,日本政府和防衛省遇到了若干關鍵阻力。一是成本遠超最初估算,長期的運行、維護以及人員與基礎設施投入等費用非常高。更重要的是,當地居民擔心成為攻擊目標,以及標準三型飛彈助推器掉落等安全隱患問題,強烈反對在當地建設飛彈防禦基地。[8]最終日本政府於妥協,時任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宣布取消本土部署計劃。[9]
在本土設置AN/SPY-7遠程識別雷達的計劃受阻後,日本政府將目光轉到海上,希望在海上部署類似功能的彈道飛彈偵測平台,也就是神盾系統搭載艦項目。[10]日本防衛省認為與陸基相比,海基部署更具靈活性,被預先定位與攻擊的風險低,且不受到地方反對情緒的限制。[11]
截至2025年,日本現役的3艦級共8艘盾艦均採用無源相位陣列列雷達,而國際上先進的驅逐艦例如中國海軍的052D型、055型[12],美國海軍的伯克III[13]、朱姆沃爾特級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勇敢級等均已裝備了性能更優秀的有源相位陣列列雷達。雖然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裝備序列中,2016年服役的2艘朝日級驅逐艦裝備了GaN‑AESA有源相位陣列列雷達,但由於朝日級的OPY‑1系統注重反潛,並不具備完整的防空/反導能力,因此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盾艦。[14]
因此,在日本的國家防衛計劃中,神盾系統搭載艦被視為核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首艘裝備有源相位陣列列雷達的盾艦。2025年7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向日本交付了首套SPY-7雷達系統。[15]日本政府將兩艘ASEV的建造合同分別授予了三菱重工和日本海洋聯合,預計於2027年和2028年交付入列。[16]但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所耗不菲,2025年10月,防衛省的官員在接受東洋經濟採訪時表示,目前項目總預算已經從最初的0.9萬億日元,增長到了1.9萬億,幾年後等兩艘軍艦建造完畢,總造價超過2萬億日元幾乎是必然的事。[17]
Remove ads
特點

為了滿足AN/SPY-7遠程識別雷達巨大的功率需求,神盾系統搭載艦最初設計的滿載排水量達到驚人的20,000噸,全長210米。[18]以目前日本現役最大的摩耶級巡防艦為例,首艦摩耶號巡防艦的排水量「只有」約10,000噸。但2022年11月,日本媒體引述日本防衛省高級官員的說法稱,最初提議的噸位尺寸顯著降低了艦艇的艦速和機動性,使艦體更易被敵方探測和鎖定。[19][20][21]2023年度的預算及項目導向文件中,日本政府沒有披露ASEV新的設計噸位,但美國海軍學會估計其整體設計與美國海軍下一代飛彈驅逐艦DDG(X)相近,滿載排水量在12,000-14,000噸之間。[22]
神盾系統搭載艦的定位是海上彈道飛彈防禦平台,這和世界各國主流驅逐艦為艦隊或航空母艦戰鬥群提供防空,和遠程目標打擊的任務定位截然不同。其搭載的神盾戰鬥系統基線版本為Baseline J7.B,是美國飛彈防禦署聯合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專門為ASEV和AN/SPY-7雷達配套開發的。
另外神盾系統搭載艦將搭載和最上級巡防艦同型的NORA-50一體式桅杆,內部集成了數據鏈路、導航系統和通信天線,其外形比傳統的網格或稜柱形天線更加簡潔,能有效降低無線電波的反射。這樣的一體化集成設計在其他先進軍艦上廣泛使用,例如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055型驅逐艦、地平線級驅逐艦以及勇敢級驅逐艦等。
Remove ads
批評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曾對日本的ASEV項目提出批評,指出只建造兩艘艦艇無法實現持續海上部署。[23]
而外交政策研究所更指出,ASEV項目在設立之初是為了應對朝鮮試射飛彈飛越日本領海甚至本土上空。但實際部署後,面對區域內另一個假想敵,解放軍火箭軍的東風-21D、東風-26等具備機動再入,且末端速度高達18馬赫的反艦彈道飛彈時,ASEV的防禦效果將大打折扣。[2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