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寶特瓶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寶特瓶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truncata),又稱寶特豬籠草、截葉豬籠草,是菲律賓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2]其種加詞「truncata」來源於拉丁文「truncatus」,意為「截形的」,指的是它標誌性的截形葉。其分布於迪納加特、萊特島和民答那峨島。[3]其生長於海拔0至1500米處。[4]寶特瓶豬籠草的特徵為其葉片呈截形,捕蟲籠巨大,可高達40公分。[2]
Remove ads
食蟲性
2006年9月29日,法國里昂植物園內的寶特瓶豬籠草的捕蟲籠內發現了一隻淹死老鼠,並拍攝的照片。其為寶特瓶豬籠草成功捕食到哺乳動物的第一次記錄。之前僅已知馬來王豬籠草(N. rajah)[6]和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7]偶爾可以捕捉到小型哺乳動物。
-
寶特瓶豬籠草的附生植株
-
一種高地型的寶特瓶豬籠草,其捕蟲籠和新葉均呈現紅色,園藝上一般習慣將具有此類性狀的豬籠草稱為「紅葉寶特」
自然雜交種
- N. alata × N. truncata [=N. × truncalata][8]
- N. mindanaoensis × N. truncata[4]
- ?N. petiolata × N. truncata[9][10]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