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家國同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政治哲學中,一些政治哲學家用家庭來類比國家的運作模式。最早使用這一類比的知名作者可能是亞里斯多德,他認為人們從家庭逐漸集合、擴大為村落,再擴大到城邦國家

自古以來,許多作家發現家庭與國家在形態上存在相似之處。君主制支持者尤其主張國家是父權制家庭的縮影,人民服從君王如同子女服從父親。

古希臘

家國模式在古希臘時代就已出現,通常被用作為貴族統治的正當性辯護。

普魯塔克記錄了多利安人一句簡短的箴言,據傳出自來古格士之口。當被問及為何不在拉刻代蒙(斯巴達)實行民主制度的時候,來古格士回答道:「你回去吧,首先在家裡實行民主政治」[1]。克里特島和斯巴達的多里安人似乎在其政體形式中映射了家庭制度與組織形態。

儒家

儒家三綱五常提出了「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即臣子要服從君主、兒子要服從父親、妻子要服從丈夫。國家,作為放大版的家庭,是最自然、和諧的治理模式。這些理論也影響了之後東亞的國際關係。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儒家倫理被用來為統治者世襲的合法性背書。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是很重要的一環,對孔子而言,是一種美德。「孝」字本身便象徵著基本家庭結構,上半部分代表長輩(老),下半部分代表子女(子)。因此通過踐行孝道者,實則是遵循(即履行應盡職責或順應自身地位行事)。《孝經》對孝道與國家的關係有詳盡論述:不僅僅是子民們要孝敬君王,君王也要用孝道治國[2][3][4]

政治與家庭

最近,喬治·萊考夫提出,政治中的左右之分源於人們心中對家庭理想的不同認知:對右翼人士而言,理想的家庭模式是父權制與道德主義的家庭;對左翼人士而言,理想的家庭模式則是充滿無條件愛的家庭。因此,萊科夫認為,雙方不僅認為對方的觀點不道德,更認為對方的觀點難以理解——因為這些觀點似乎違背了各自在家庭領域中根深蒂固的個人道德信念[5]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