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容量瓶

實驗室燒瓶的類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容量瓶
Remove ads

定量瓶(Volumetric flask)是實驗室中用於精確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玻璃或塑膠儀器。 定量瓶通常是透明的,但有些用於處理光敏化合物(如硝酸銀維生素A)的定量瓶可能是棕色的。定量瓶又稱量瓶、當量瓶、容量瓶。

Thumb
各種大小的容量瓶

外觀

容量瓶是細頸、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磨口玻璃塞與瓶身配套,用細線拴在一起。不同容量瓶(即使是相同規格的)的瓶塞不能混用。混用可能導致使用時漏液。瓶身標有體積和溫度。頸部有刻度線,表示在標註的溫度下,當液體的凹液面與該刻度線相切時,溶液的體積與瓶上標註的體積相等(特指量入式容量瓶)。常用的容量瓶規格有25毫升、5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和1000毫升。[1]

容量瓶的規格及參考尺寸[2]

更多資訊 標稱容量/mL, 瓶頸直徑/mm ...

使用步驟

  1. 選擇合適的容量瓶。
  2. 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1. 在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餾水。
    2. 蓋上塞子後將容量瓶倒置。
    3. 將塞子轉過180度後蓋上。
    4. 經過步驟2-3,沒有液體漏出則可以使用。
  3. 溶解
    1. 通過計算求得配製所需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所需的溶質質量,取出該質量的溶質。
    2. 將溶質在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需要注意不同溶質溶解時的操作規範)。待溶液恢復至室溫。
    3. 將該溶液用玻璃棒轉移到容量瓶里,再用蒸餾水洗滌燒杯4-5次,洗滌的液體也需要轉移到容量瓶里。
  4. 定容
    1. 逐漸向容量瓶里加水,到液面距刻線2-3cm處。
    2. 改用膠頭滴管繼續滴加水,直到凹液面剛好觸及刻度線。
  5. 塞緊瓶塞,適度搖晃容量瓶以使溶液混合均勻。
  6. 將配製好的溶液轉移到保存溶液的試劑瓶中。

注意事項

1. 因定量瓶器壁極薄,不宜將較大顆磁石之放進定量瓶內。否則定量瓶容易被敲破。
2. 不宜用明火加熱定量瓶,以免器壁熔化變形。
3. 加蒸餾水時超過刻線時,須重新配製。
4. 定量瓶混合溶液時,先將瓶蓋蓋緊,一手握緊瓶蓋另一手抓住瓶底,將瓶身倒立後瓶底向左右搖十下後再將瓶身轉正,重複十次即可將溶液混勻。當使用1L以上之定量瓶進行混合時,要注意避免長時間操作,以免手腕扭傷。若瓶身太大太重提不動時,建議放入較輕的磁石用電磁攪拌器來攪拌混合。
5. 定量器皿最有效率的乾燥溫度為110 - 150 °C,這個溫度並不會對於器皿的容量準確度有影響。[3]
6. 為避免高溫燙傷手部,可訂製不鏽鋼支架,將剛洗好的定量瓶倒置後放入烘箱,使用50-105°C的溫度烘約一小時後即乾。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